|
沈阳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启程赴京参加春晚彩排 |
2009-04-30 |
|
主任记者林娜北京报道
 合唱团成员在春晚排练现场 林娜摄
一水儿的粉红色羽绒服,橘黄色拉杆箱,蓝白相间的D字头火车停在身旁。一支明朗欢快的《春之歌》从一片“粉红色”中流淌出来,在零下12摄氏度的气温下,给清晨熙熙攘攘的站台带来一片欢声。
48位平均年龄66岁的老年“歌手”,无疑是1月20日早晨7时多沈阳北站站台上的当然主角。他们就是准备走进央视春晚,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老人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在欢送时说,“大年三十儿晚上,我们会到莱茵河畔社区,和社区居民们一块儿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大家演出。”
沈阳老人展示“俏夕阳”
“斟满北国的青山,斟满南国的碧水”,站台上,刘丽君老人在候车的闲暇时间也不忘哼唱着歌曲,如果不是她主动向记者报出年龄,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已经70岁的老人。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些社区百姓也能走进央视春晚的大舞台。”老人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地说,元旦过后,他们每天都在苦练歌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央视春晚上,展示咱沈阳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为咱沈阳老年人争光!”
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欢度除夕,多少有些遗憾,但刘丽君老人说:“小年全家人一起吃饭,就把小年当大年过了,大年那天全家人会一起看央视春晚。
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78岁的马家涛老人是合唱团的老团长,也是团里年龄最长的老者,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告诉记者:“退休在家后,吃不愁,穿不愁,时间怎么打发?我就把大伙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老年合唱团,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能到央视春晚去演出。”
“开始我一直不敢相信,儿子笑话我说‘不会是参加什么山寨版的春晚吧!’直到我领到专门为演出订制的白色西服,全家人才相信这是真的。”谈到能参加央视春晚演出,马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个社区文艺团体进春晚
大东区文化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48名成员,将与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4名美声歌唱家共同演唱《神州共举杯》,这是全国第一个走进央视春晚演出直播现场的社区文艺团体。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说,作为一个基层文化团体,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能够应邀在全国最高水平的文艺舞台上表演,充分体现了中央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他叮嘱合唱团的队员们,春晚高水平文艺节目云集,对演员要求高,排练强度大,非常辛苦,希望大家注意休息,相互照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演出。“预祝合唱团在春晚表现出色,不负众望,凯旋荣归! 本报记者 高薇
昨晚,来自沈阳市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的48位老年团员,来到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参加2009年春晚的排练。昨晚是他们首度在央视排练,今日就会在春晚第5次彩排当中出现。本报记者昨晚特别赶赴央视,第一时间观看了他们的排练。
抵京当晚进央视
昨日中午,48位沈阳市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的成员来到北京,参加牛年央视春节晚会。昨晚,当记者在央视看到这些老人时,不禁被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喜悦之情所感染。马家涛是年龄最长的一位,谈到初次来到央视的感受,马老笑得合不拢嘴:“这辈子没想到有一天还能走进中央电视台,参加春节晚会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儿。”老人悄悄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并没有他之前想像的那么豪华气派,“这走廊看着挺普通的呀,原来春节晚会那些大腕就在这里准备节目的呀?”
上春晚喜得老伴一吻
与这些乐观开朗的老人聊天时,一位叫刘凤云的老人给记者讲了个甜蜜的小段子:“能参加春节晚会,不但我一个人高兴,我的老伴、儿女和孙子们都兴奋得不得了。那天检查完身体回家等通知,我老伴比我还着急,一听家里电话响,她一下子就抢着接了,听说体检合格了,老太婆兴奋得大叫一声,过来叭的就冲我脸亲一下,不怕告诉你,这辈子老伴都没对我这么热情过,把我弄得脸通红。”
杨信智老人临来北京之前老伴突患急性腔隙栓塞,他陪伴老伴在医院打点滴到凌晨3点多,然后4点多钟就出发去火车站集合。“我本来不想来了,可是老伴觉得机会难得,而且临时找人顶替也很麻烦,所以在病床上还支持我来。老伴说,等着三十晚上在电视上看我呢!”
首次排练受导演夸赞
昨晚记者采访时,一位导演特意来到老人们中间,关心地询问起老人们来京后的吃住行情况。当听团里的领队、大东区宣传部副部长苏杰介绍,团里特别带了两位医生来保障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时,导演表示那就放心了。昨晚,当老人们精神饱满地走上一号演播厅的舞台时,当老人们唱响《神州共举杯》优美动听、铿锵有力的旋律时,现场的歌舞类导演频频点头,并夸赞老人们的表演一点儿不输于专业演员。
据悉,《神州共举杯》节目将作为零点之前的最后一个节目亮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