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千方百计保10万毕业生就业 10举措破解难题 |
2009-04-30 |
|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眼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然而被沈阳城市魅力所吸引,愿意到沈阳谋职的大学毕业生却与日俱增。2008年,沈阳接纳大中专毕业生7.2万人,今年预计接收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将首次突破10万人。如何让来沈的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1月20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
“就业是民生之本。”冯连旗说,市人事局在对金融危机带来各种冲击进行认真考量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系列活动方案,共有五项内容。一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贡献奖评选活动;二是高校毕业生招聘“双百”活动,组织一百家用人单位到全国一百所高校进行现场招聘;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活动;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直通车活动;五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十大措施。
“五项活动从年初贯穿到年底,实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的全覆盖。”冯连旗表示,沈阳市将总结和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新路子,将各项促进就业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保证十万来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本报记者 李明欣 实习生 郑楠
10项举措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
首次购买社区公益岗位,用于安置特困家庭大学毕业生;首次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全市普惠制培训体系;首次评选接收毕业生突出贡献单位……1月20日,记者从沈阳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今年沈阳市推出十大举措,大力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本报记者邀请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主任孟庆伟、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韩宏兴等对有关政策进行详尽解读。
措施1、开发3.5万个适合毕业生就业岗位
样本:沈阳大学2009届毕业生高爽学习的是小学教育专业,可是如今小学师资已经饱和,她对找到对口的工作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她希望自己能到社区找到服务岗位。
今年,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合作,争取开发3.5万个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积极鼓励毕业生参加社区基层建设,围绕社区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救助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购买公益性岗位,改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在市内社区购买公共服务岗位聘用毕业生。
解读:(市人事局局长冯连旗)
今年,沈阳市将开发、购买和储备一批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其中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大学毕业生在沈阳还是第一次。目前沈阳市区共有147个社区,按每个社区购买两个岗位算,预计可安排300名大学毕业生。这些岗位将主要用于安置特困家庭毕业生。
措施2、十项免费服务减少求职成本
样本:沈阳师范大学2008届毕业生张晓强给自己算过一笔就业账:参加各类社会上的招聘会门票费用共计200元,在省某机构保存档案花费了240元,加上其他登记表费用及咨询辅导费等,不算各类交通费用,张晓强的花费已超千元。
今年,全市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承诺,面向高校毕业生全方位实行十项免费服务:免费参加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免费求职登记;免费参加普惠制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免费办理就业手续;免费办理落户手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免费提供办事指南;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咨询;免费保管两年择业期未就业毕业生档案。
解读:(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韩宏兴)
2008年,市人事局面向大学毕业生推出了八项免费服务,今年又新增了免费参加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免费参加普惠制培训两项免费服务。大学毕业生只需凭报到证就可免费参加人事部门举办的各类招聘会。
措施3、见习补贴今年再提高
样本:代阳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学生,她的专业实用性较强,对经验要求较高。代阳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一个见习岗位,以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今年,沈阳市在现有300家就业见习单位的基础上,将再发展100家。就业见习单位全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8000个。市财政列专项资金用于毕业生就业见习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10元,补贴期限为6个月。凡是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都可享受政府的就业见习生活补贴。
解读:(韩宏兴)
2008年,沈阳市共有24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见习,其中83%的毕业生在见习期满后被见习单位聘用。今年见习补贴有望在210元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350元左右。凡是在毕业两年内择业期间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享受就业见习政策。
措施4、小额贷款额度增至10万
样本:一家琳琅满目的饰品店,浪漫又不乏温馨,这是辽宁大学李悦一直梦想拥有的小店。她说,毕业后,她要和室友合伙开个小店,但是最愁启动资金没着落。
今年,沈阳市将进一步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评选、树立沈阳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0名先进典型。组织创业典型深入高校进行创业讲演。帮助不低于500名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办理自主创业证,扶持不低于2000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不低于100名毕业生获得小额担保贷款。
解读:(韩宏兴)
2008年,沈阳市有490名大学毕业生办理了自主创业证,办证人数占全省一半。今年毕业生创业小额贷款门槛降低,额度提高,从过去的可贷款2至5万元提高到10万元。省里规定大学毕业生创办25个微利项目享受小额贷款,沈阳市又增加5项,达到30项。
措施5、普惠制就业新加入大学毕业生
样本:家住五彩新村的王女士一直为儿子犯愁,原因是儿子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一直在家里待业。王女士说,儿子大学时只是学到些书本知识,没有动手能力,找工作四处碰壁。
2009年,沈阳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全市普惠制培训体系。凡是未就业毕业生持报到证、毕业证都可到市人事局办理申请就业技能培训登记。根据未就业毕业生所学专业特点,需要补充的求职技能,合理指导并安排毕业生参加普惠制技能培训。
解读:(韩宏兴)
以前沈阳市普惠制培训面向的仅仅是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今年将首次将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进来。
措施6、诚信接纳毕业生企业将受表彰
样本:沈阳大学毕业生王莹曾有一次找工作被骗经历。一年前,她到一家小企业应聘财会岗位,但工作了三个多月竟没领到一分薪水。最后公司以不胜任为由将她辞退。
今年,沈阳市将评选百家诚信接收毕业生有突出贡献单位,弘扬诚信招聘、公正选拔、规范用人、关注员工发展、提升员工素质、提高福利保障的诚信做法。倡导毕业生诚信就业,真实推荐自己、真实反映自己、履行就业协议内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遵守企业规定。
解读:(冯连旗)
倡导诚信就业,能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措施7、用人岗位送到高校
样本:在北京工业大学读大四的周鹏飞家在沈阳,一直希望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就业。但每年除了两个假期外,他都在北京学习、生活。周鹏飞说,如果沈阳的企业也到北京招人就好了。
今年,沈阳市人事局全面推广就业服务进校门。市人事局上半年组织一百家用人单位到全国一百所高校进行现场招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定期在每个周二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见习双选招聘会,全年组织50场,组织250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会招聘毕业生,预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就业见习岗位4.3万个,岗位意向配置率40%。
解读:(冯连旗)
市人事局搭建起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送招聘进校门,能大大节省毕业生找工作成本。今年元旦过后,市人事局组织的首支招聘队伍已赶赴哈尔滨高校。
措施8、百强县用人信息组团进校园
样本:东北大学应届毕业生王昕特别想到南方去闯一闯,但他不知道哪些企业有用人信息。
今年,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将征集全国百强县的毕业生需求信息,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招聘专刊、信息进校园等形式为沈阳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到全国百强县的企业去建功立业。
解读:(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主任孟庆伟)
上海等特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力资源本身配置也非常好,大学生往这些城市挤比较困难。而集中在沿海一带的百强县(市)经济同样发达,对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大学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就业大有可为。
措施9、特困家庭毕业生全安置
样本:还有四个多月,沈阳大学学生关贺就要步入社会了。但来自低保家庭的他并不为工作担忧。沈阳市规定,保证特困家庭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
沈阳市实行援助工程,保证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凡是沈阳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都可持报到证及困难家庭有效证件到市人事局登记,市人事局将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推荐他们落实就业单位,当年底保证特困家庭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
解读:(韩宏兴)
沈阳每年约有1600名特困家庭大学生毕业,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毕业时已落实工作单位。沈阳市将千方百计解决余下的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
措施10、招聘信息与毕业生精确对接
样本:沈阳大学李小伟经常通过网络浏览招聘信息。但他发现一些招聘网站提供的信息并不及时。
今年,中国沈阳人才网将广泛征集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来沈阳招聘高校毕业生,通过六项服务功能满足高校毕业生需要:一是招聘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二是求职信息自动匹配系统;三是无线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四是3G移动网络信息点播系统;五是远程视频面试系统;六是求职人员素质测评系统。
解读:(孟庆伟)
这个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建设中,不久将正式开通。毕业生只要持身份证或毕业证,即可到沈阳人才市场免费查询。
本报记者 李明欣 实习生 郑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