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抓住危机下的机遇 变“危”为“机” |
2009-04-30 |
|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而在此次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多数是缺乏自主创新、生产经营粗放型的企业。 随着金融危机的渐次深入,对我市的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日益突显。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另一方面,在生存和利润的压力下,促使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发达国家制造业将加速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转移,这势必会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沈阳市应如何面对经济危机,保增长、促发展?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曲道奎说,虽然目前我市的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许多企业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甚至亏损,但由于我市产业结构的特点,较之国内东部及南部发达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因此,对沈阳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这正是加快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内超国内发达地区、外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时机;正是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机;也是引进世界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进行国内外资源整合的时机;更是加强自主创新、占领产业制高点的“黄金机会”。
抓住引进国外人才的好时机
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外很多人才正面临发展困境,这正是引进国外人才的好时机。针对我市的情况,应从本身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出发,引进装备业中紧缺的能够掌握关键技术并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达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探索引进人才和智力的新途径。
加速国际化进程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受金融危机之影响,其产业势必将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又推出了强大经济刺激计划,它会进一步加速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我市可以通过政策优势加大对优势企业的融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国内外并购高端装备企业。以资产重组为突破,收购境外优质资产,收购研发机构,整合资源、集成技术,促进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同时促进高端技术的互补和创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加速国际化进程。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而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市装备制造业应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向企业转化科成成果;出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上寻求新突破;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和贡献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曲道奎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变危为机,加大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沈阳产业的优化升级。使沈阳的装备制造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