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时机 辽宁1.3万亿投资保增长 |
2009-04-30 |
|
记者 高慧斌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在连续4年保持12%以上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完成8814.7亿元,增长13.8%。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51.6亿元,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79.6亿元,增长22.1%,外贸出口总额322.5亿美元,增长23.5%;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3.3亿元,增长29.3%;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7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为确保明年经济增长,明年辽宁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3万亿元,此举被业界普遍看好,认为对GDP的拉动可以预期。
1.3万亿投资拉动GDP可以预期
“十项措施”在辽宁落实步伐之快让人们感觉到此次扩大内需,确保明年经济增长,对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又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将为保持当前经济增长和今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月13日,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确保全省经济增长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我省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有关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核心、重点和关键在于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第一,抓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抓项目,狠抓项目落地,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第二,抓资金。明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3万亿元。要利用好中央资金、地方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要加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国外资本和国内的南方资本,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第三,抓结构调整。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县域经济,把辽宁经济的这两块短板补齐。要抓好从国外引进科技研发团队和并购科技型企业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确保明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万亿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贵胜指出,这次投资规模较以往的年度投资计划至少提高了1倍以上。对于省政府为何把巨额资金选择向固定资产增资,冯贵胜分析说,在全省GDP构成中,固定资产已占到我省整个GDP的一半左右,而消费占到30%-40%,出口还不到10%。这一方面可以保持经济有一个快速的起步,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动钢铁、供电、运输、交通等能源和基础市场需求,是扩大内需不可或缺的一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去了,才会刺激消费上扬,内需才有实际市场,而不仅仅是供方市场。
“对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放在服务业和县域经济的调整上,这是又好又快的具体体现。”冯贵胜说,从县域经济来看,我省在产值上无法和长三角地区相比,这带来的是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增加,发展县域经济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城乡差距,让农民富起来,增加消费需求。而这一次投资并没有过分强调工业和制造业,就是因为工业越现代化,就业岗位越少,所以省政府本轮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就业岗位,进而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需求市场。
达到投资的“乘数”效应
前三季度,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共拉动GDP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2%。到10月份,沈阳市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5.2亿元,增长29.5%。沈阳市政府决定明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600亿元,用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根据今年计划的300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数字同比增长20%。
明年沈阳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在铁路、地铁和轨道交通、水利、能源、电力、环保、生态建设、通讯等方面加大投资。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投入,着力增加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升工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投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向民生工程投入比例,统筹协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投资。四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村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大连市则提出今明两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连市将重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形成新一轮投资高潮。特别要抓紧六个领域重大项目的落实,加快包括哈大客运专线及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东北东部铁路、京大客运专线、庄盖高速公路、辽宁沿海公路大连段在内的五大城际交通工程建设;抓紧推动十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城市地铁一号、二号线,开工建设机场三期扩建,启动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海底隧道,推进金州—普兰店轻轨和大连—旅顺的轻轨建设工程和跨海交通前期工作,推进大窑湾北岸集装箱码头前期和新的30万吨进口原油码头、长兴岛高速公路建设。要加大对船用曲轴、低速柴油机扩建、高档数控机床、风电轴承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力度。
今年前三季度,朝阳市工业经济始终处于高位运行。10月31日,朝阳市召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座谈会,会议提出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市政府准备在房地产方面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如税费减免、加强服务等;抓住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机遇,启动农村消费;资源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要调整等。
本溪市积极组织企业特别是本钢、北钢两大钢铁企业巩固老客户、开发新市场,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保持“两钢”持续稳定生产和运营。围绕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四个方面,全市规划编制好重点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在实施此次投资拉动内需的过程中,为避免投资过热,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度、投资审核与监督制度,严格把关,同时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民间资本投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认为,各级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政府应为发展经济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稳健的宏观调控上来,不宜过多地参与竞争性盈利性行业的投入。同时要尽快实现政府转型,逐步减少政府投资,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供给,让百姓真正做到“居无忧、病有医、老有养”,缓解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后顾之忧。
突出重点保增长只争朝夕
滨海大通道是连接辽宁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黄金岸线,建设中的滨海公路在辽宁海岸线上掀起了一股公路桥涵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为拉动辽宁内需增长带来勃勃生机。
滨海公路重要节点工程庄河特大桥段施工项目自10月7日开工以来,目前完成了装机40%、50%的现场实地爆破。 300多名现场攻坚人员克服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的不利因素,确保在明年9月前实现全长1.9公里的庄河特大桥正式通车,保证滨海公路全线贯通。辽宁省公路局局长杨永春表示,要充分利用国家为交通行业创造的良好条件,增加公路建设投资,扩大内需,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内的公路网络建设。
日前召开的辽宁省冬期施工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辽宁省14个城市将全期施工,通过这一举措扩大内需。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商向东说,由于辽宁省地处北方,冬季气候较为寒冷,以往每年11月中旬开始直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近4个月里,大部分的跨年度工程将进入冬休期。 “目前我们已有沈阳等城市开展了冬期施工,无论是技术环节还是安全环节都进行得不错,今年其他城市也要开始尝试,来拉动内需。 ”商向东表示。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辽宁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还是不少。当前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市场需求潜力较大,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特别给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上了一批大项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由于我省生产要素供给相对充足、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国内资本越来越看好我省,我省已经成为南资北移的首选地区,这必将有利于扩大投资。
省发改委副主任刘焕鑫说,在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我省将全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在建项目,力争年内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继续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努力使一个市形成一两个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工业;推进县域工业化,引进和新上一批牵动力大的项目,努力形成“一县一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城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三大载体,突破关键领域,抓好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促进外贸出口政策;深入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等十项措施,让发展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省财政资金将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饮水、通路、通电等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