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30年”百姓故事 商业街在改造中凝聚人气 |
2009-04-30 |
|
关键词
商业街:在改造中凝聚人气
11月18日,因为道路施工封闭了一个多月的沈阳市皇姑区长江商业街恢复通行。改造后的街路平坦宽阔,畅通无阻,为这条古老商业街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证。每当夕阳西下,抑或双休日,远近的市民都爱到这里逛逛。
长江街的今天是沈阳改造商业街的最好例证。过去,这里购物环境不理想,停车设施缺乏,交通组织也不理想。2004年初,皇姑区对长江街重新规划,将其建设为集商业、居住、办公、贸易、展览、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务活动区,提升长江街现有业态档次。经过4年多建设,长江街与太原街商业圈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一条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和高科技产业为一体的长3700米的现代商业街展现在沈城市民面前。针对长江街交通拥堵的瓶颈问题,今年皇姑区对长江街进行整体改造,使长江街商贸中心区现有的主要道路达到标准路水平。
在沈阳,中街、太原街、长江街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沈阳最著名的三大商业街。而改革开放之后,这三大商业街都分别进行了多次改造。通过改造,这些街区不仅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购物环境为之一变,商业业态也日渐丰富,成为人们购物休闲的乐园。
沈阳街路越来越通畅
 政府加大街路改造力度
 改造后的长江街
大时代
百年老街旧貌换新颜
经过多年培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获得了发展的力量,沈阳涌现出三好街中国电脑软件专业街区、沈阳路古文化街区、西关伊斯兰风情街、北市场民俗文化街区、西塔朝鲜族民俗街区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商业街区。而中街和太原街又是这些特色街区中的佼佼者。
中街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时,取四季平安之意,将沈阳故宫北面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四平街”。那时,经历了战乱后的沈阳商业贸易开始恢复,而且日趋繁荣,中街因此有了最初的兴盛。经过了370多年的沧桑变化,进入新世纪,这一古老的街区正逐步与国际商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成为展示沈阳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明亮的窗口。
为了使中街提档升级,1997年,沈阳市政府投入巨资,把古老陈旧的中街改造成现代的商业步行街。在当时长达千米的步行街上,路面宽敞而洁净,商店的玻璃店门、橱窗耀眼夺目,广告牌匾霓虹闪烁,构成一幅不夜街的美景,显露出现代商业的繁华与气度。之后,兴隆大家庭、新玛特等新式商业形态相继落户中街,给沈阳人民带来休闲购物场所的同时,更为沈阳的经济带来发展和繁荣。
在改造中,中街这条古老的商业街得到延伸。上世纪初,中街西端的小西门一带就以钱庄、银号为主,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金融业荟萃之地。随着沈阳中街的改造升级,沉睡多年的西中街真正醒来,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金银之路。政府着力吸引一些金银珠宝商家落户,使其与现有的中街步行街形成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之势。如今,西中街已经聚集了多家珠宝首饰店、婚纱影楼等知名企业,珠宝首饰的名气传遍东北。这样一延伸,中街步行街的长度达到1500米左右。据统计,中街地区近两年日均客流量达60多万人次,节假日甚至突破150万,全街年销售总额稳定在80亿元以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金街”、“银街”。
通过持续地改造,中街地区正在由单一的商业区变成一个集观光、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景区,成为外地游客游览沈阳线路中的必到之地。在这一地区,因为与中街形成了旅游互动,沈阳故宫、张氏帅府等景点都实现了共同发展。沈河区就把中街地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中心,把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贸易相融合,使中街地区成为国内仅有、商旅紧密依存互动发展的城区。 2005年3月,中街光荣地入选中国首批“十大著名商业街”。
在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虽然没有中街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得益于交通便利,多年来发展一直持续加速。近几年来,太原街商贸区建设一年一个变化。从1992年到1998年,沈阳市先后对太原南北街实施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除了拆除大量违章建筑,打通太原街所辐射的6条街路外,还更换了解放前铺设的排水管道,路面铺设了国际流行的彩色菱形广场砖,把路灯、通讯、热力、电力、供水等各种管线铺于地下,街中心还建设了活动式立体花坛,花坛周围有供游人休息的坐椅。改造后,步行街向南延至民主广场,还建成了长2.7公里的商业步行街和灯光隧道景观,向北延至市府大路与西塔街贯通。
个人志
郑兰体验的三大商业街
女人天生爱逛街。从彰武县考到沈阳的玻璃,再到毕业后工作、落户,28岁的郑兰女士从1998年走进沈阳这座城市,虽然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几经变化,但一直对逛街购物情有独钟,因此对沈阳的三大商业街也越来越熟悉,她目睹了十年来沈阳商业街发展的变化。
1998年,郑兰考上辽宁玻璃,每天忙完课业,她除了看看电影,锻炼一下身体之外,还经常和寝室同学逛逛北行。特别是夏天,夜市很晚才下行,逛街既能消暑,又能淘到又好又便宜的商品。她说:“那时候大家还不挣钱,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路边夜市是我们玻璃生的最爱。 ”由于消费水平不高,她们购买的都是几十元的衣服和商品。有一次,她花5元钱买了一条漂亮的腰带,高兴得直让同学猜花了多少钱。
长江街上的饭店这些年来与日俱增,在夜市,除了购物,郑兰和室友还经常改善一下生活,到饭店大快朵颐。几个人或者凑份子,或者轮流请。她说,由于大家资金有限,也就是小饭店水平。更多的是在路边摊床吃点烤串、铁板鱿鱼、炸香肠之类的小吃。
上学的四年间,郑兰也感受到长江街上商业的变化。过去,北行农贸大厅设施落后,后来经过改造,营业环境大为改观。之后,街路两边华联、三和百货等大型商场和超市一家接着一家开业,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休闲和购物。除了商业设施,长江街上的新居民楼也越盖越漂亮,低矮的小楼一年年减少。
2002年,郑兰参加工作后,手里有了比较充裕的资金,爱逛街的习惯更得到发挥。由于工作地点在马路湾附近,有时中午吃完饭就和同事逛逛太原街。中兴—沈阳商业大厦、新世界百货、沈阳联营公司等商场谁家新进了什么款式的衣服,哪家价格相对便宜,她都了如指掌。时尚地下商业街也是她喜欢去的地方,她说在地下逛街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虽然每次不一定买啥东西,但逛街本身就是享受的过程。
郑兰对太原街改造后最满意的,就是能够在逛街的时候听音乐。 2005年9月末,太原北街进行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太原北街新添了播放音乐的广播音响系统,让市民在休闲购物的同时,也能听到优美的音乐。郑兰对这项举措大加赞赏。此外,她说,由于太原街步行街实行封闭管理,那些影响商业街整体形象的小商贩、推车兜售等人员被禁止出入步行街,这也使得步行街上的秩序更加井然。
郑兰讲述的正是太原街地区改造的亮点。近几年,太原街地区通过开发改造,一批大型商厦拔地而起,崭新的太原商贸区作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商业、商务贸易中心已初具规模,不仅建成了万达、五洲、百利保等大型综合商厦,还引进了日本伊势丹等高端商业业态,给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太原街成为集购物、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现代商业街。
2006年,郑兰到沈阳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经理。由于工作繁忙,她逛街购物的时间明显减少。然而这时,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出行购物更加方便。对于中街,她更喜欢其环境和氛围。很多时候和丈夫到中街,逛一下午,但连一百元都没花出去。她说,中街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沈阳春天、新玛特和兴隆大家庭,到沈阳春天是领略流行潮,到新玛特是购物和看电影,而到兴隆大家庭,主要是到顶楼玩游戏,看玻璃。这些也充分表明了各家商场自己的特点。她说:“沈阳的商业街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每个街上都有几家代表性商场,人们购物可选择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晓强采写 万重 摄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