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调查:今天,“路怒”离你还有多远(二) |
2009-04-30 |
|
记者调查
在对“路怒”者的调查中,很多人将自己愤怒的原因归罪于“交通道路拥堵”“开车的不良习惯”“行人违章”。但在心理专家的眼中,除了交通问题外,工作生活压力、个人性格特质等都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
“路怒”隐患令车主担忧
据调查显示,我们身边的“路怒”者占到了开车一族的六成。在接受调查的驾驶人中,有28%的人表示情绪烦躁时会选择“不停按喇叭”以发泄情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说脏话”的车主也各占20%左右。
而90%以上的车主认为“路怒症”的表现是驾驶员在驾车时会伴随攻击性驾驶行为,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还有突发愤怒和暴力倾向,并不能自控。尤其是对方有违章驾驶行为并对自己造成影响的时候,一半以上的车主会认为“这个司机不道德”,30%以上的人则想“给对方以教训”,只有极少数人会认为“新手不懂规则”或者“不值得生气”。
车主齐晓寰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开车人的心情可以了解。“对方违章,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会发怒。但是以激烈的手段给予回应,却令人担忧。”
自身性格成“路怒”诱因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患“路怒症”者在不开车的情况下,其生活、工作都显得很正常,很理智,仅仅是在开车时碰到了“特殊情况”,会做出一些过激反应。为什么同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就判若两人?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专家王哲教授表示,“造成‘路怒’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绪污染、性格和社会文明心态。”王教授说,“首先说情绪污染。情绪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无论喜、怒、思、悲、惊,都能找到原因和对象。当人们在工作中遇到逆境,因一时无法对外宣泄,就会发生情绪转移,就可能出现开车时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只是大家都没太注意。
“再有就是性格因素。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A型行为人’的性格。表现为过分努力地工作,有雄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总是处于时间压力下,从来不满足于工作的进度,总是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没有耐心,对人常怀有敌意。再通俗一点就是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并且很容易焦躁。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性格。它总是零散地表现在生活的各方面。但开车相对比较集中,所以驾驶员也就发现自己比较容易动怒了。”
最后一种就是司机没有社会文明心态。现在的开车人总是很清楚自己的基本权利,却放弃自己的基本义务。王教授说,“认为自己开的是好车就要比别人高一等,就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主要是个人道德责任的缺失和文明心态的不成熟,文明是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的。”
车友互提建议预防“路怒”
患有“路怒症”会有什么影响呢?“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被驾车人公认为三大危害。
“在很多交通事故当中,真正因为技术不佳而导致的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源于司机糟糕的情绪。”司机程杨开了20多年车,在他看到听到和经历过的交通事故中,大部分缘于“开斗气车”。
“如果人长期处于‘路怒’状态,那么易怒的思维方式会形成一种习惯,使得其在生活中也容易烦躁、易怒,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抑郁、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负面影响。”心理专家建议,“改变不了现实时,一定要学会接受与适应现实。”当堵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一大常态难题,作为车主改变不了这种现状时,就要学会在堵车时去享受这段时间。路上碰到堵车时不妨听听音乐、聊聊天,调节一下心情;也可变化一下车内色彩,采用淡绿、淡蓝等凉爽色调装饰爱车,也能在烦躁时缓和情绪。“看到行人或其他车辆的违法行为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想想自己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行为,就会对对方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本报记者 王靖瑄 通讯员 王帅
车友建议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情激动时不宜驾车,或者过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车友在每次出行前,提前制定行车路线,将有可能遇到的堵车等时间都给予充分考虑,这样就能把路上的时间预留充足,遇到堵车时就不会太着急。即使在路上遇到堵车或者其他车辆有违法行为时,也避免心情烦躁。
——遇到意外情况时,同车人应尽量给予驾驶员一些心理安慰,与驾驶员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帮助其缓解一下烦躁的心情。而不是唠唠叨叨地抱怨,或者也用说脏话、发怒的方式,让开车者陷入烦躁。
——看到别人乱并线时,你可以试着将其理解成着急上班,而不是恶意挑衅,也许你就会原谅他;看到前面车辆车速太慢,你理解成他是新手,而不是要故意挡路,也就不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总之,自己的心境放宽了,路也自然就宽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