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张玉谍 本报记者 郭宝平 徐晓敬 摄/本报记者 万 重
——上到省、市,下至县、乡,各级政府每年都要着力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从省委、省政府连年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到各市、县承诺的几件十几件实事,每件都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
——办成了一件实事,就办成了群众期盼的一件事,就增加了社会和谐的一个因素。
——承诺的力量在于能否切实兑现。承诺的实事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在完成过程中,进展程度如何?年终岁尾,记者再次聚焦民生实事,盘点践行实事的付出与收获。
 白条兑现,建平农民开始放手种甜菜
 圆特困大学生求学梦
白条兑了现方觉甜菜甜
今年初,朝阳市建平县在2008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要“重点抓好15件惠民实事”。 “兑现原二糖厂多年拖欠部分菜农的甜菜款”被列为其中的第2件实事。
这也是该县中北部地区农户反响最强烈的事儿。
张家营子镇张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芝告诉记者:“1998年之前,‘二糖’还好好的,很少欠咱甜菜款,有时甚至赶在小年的头天晚上把甜菜款送到咱们家里,后来不知道他们咋整的,就‘落套’了……”据建平县经贸委介绍,建平县原第二制糖厂从1996年至2001年共拖欠该县北部18个乡镇 132个行政村 15848户菜农甜菜款约1865万元,除去企业提供给农户的甜菜种子和化肥款,原第二制糖厂实欠农户甜菜款约1600万元。2002年,原第二制糖厂依法破产,积在农民手中多年的甜菜票一直无从兑现。
这些年来,这些甜菜票被农民们称为“白条子”。起初,白条子捏在手里一无用处,村里一收钱,他们就用这些白条子抵顶上缴提留、农业税等,结果,村里收来白条子也是一筹莫展。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连农村教师开支有时开到手里也是白条子。白条子从东家串到西家,几乎成了流通的货币,当地人用白条子甚至可以在商店里买得到彩电。
为此,该县将解决菜农甜菜款兑付问题作为改制工作的重点,依托原二糖厂“资产保存完整、占地面积较大”的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力度,经过多方努力,引进广东湛江恒福糖业集团制糖项目,就二糖厂的资产出售、恢复生产事项与广东客商签订了协议,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今年上半年,企业改制资金顺利到位,陈欠原二糖厂职工的各类款项和菜农的甜菜款已基本兑付。
这件实事得到落实后,许多当地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随着“最后的白条子”被兑付,“白条子”已完完全全地从建平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消失了。农民们再也不担心“糖厂打白条”的事情发生了。
张家营子村已经有好几年没种甜菜了,而今春该村一下子就 “冒出”300多亩甜菜地来。二组村民由广军告诉记者:“种甜菜比大田效益高,要不是那几年糖厂老欠我们甜菜款,谁还不愿意种甜菜? ”
共3页。 1 2 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