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重温30年前的北方谈话 |
2009-04-30 |
|
徐建源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之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有专家认为,邓小平1978年东北之行讲话是开辟新道路的先声,集中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初的理论思考。如果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北方谈话则是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
今天,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仍真切地感到,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我们必经的路旁,他在北方谈话中点燃的永不熄灭的火炬,依然照耀着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北方谈话的思想背景,是同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旨在冲破“两个凡是”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支持并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北方谈话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
首先要解放思想。邓小平一到本溪,就提出了“首先要解放思想”的号召。他在长春讲话中指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 ”他在沈阳又指出:“全党全国范围的问题,昨天在长春概括地讲了一下,中心讲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恢复毛主席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最后一站到天津,他更进一步着重说道:“我走了几个地方,一再讲就是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要从实际出发。”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贯穿北方谈话的一条主线。也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北方谈话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思想。
实事求是很不简单。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个经典定义说明了解放思想的本质,也说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在北方谈话中,他强调,“实事求是很不简单,不是一个小问题,所有的人开动脑筋,就有希望”。这就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体不是少数领导干部,不是小众,而是“所有的人”,是广大干部和群众。他要求,所有的同志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很好地思考,怎样提高产量,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能力。这就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他还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定要有苦干精神和科学态度。也就是说,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不仅重申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特别是,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引申到、运用到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和人民摆脱迷信偏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是精髓。邓小平在长春指出:“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此前,他曾指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此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精髓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作出的最新概括、最新表述、最新认识。这就把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也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冲破思想上的束缚,是人们放开手脚、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党的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和“继续解放思想”。我们重温北方谈话,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解放思想的意义、内涵和根本要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北方谈话发表时,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群众依然十分贫困。对此,邓小平忧心忡忡,十分焦虑。他的北方谈话,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是与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深刻思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时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他曾在同年6月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总要通过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来体现,这是最起码的标准,空头政治不行。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他曾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他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思,同样贯穿着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邓小平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不仅在30年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
党和人民最大的利益。邓小平多次向沿途省市党政军负责人痛心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他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他把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看作是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大的政治。他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生活的改善上”,“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是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在这里,邓小平实际上已经表达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人类历史上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强调发展生产力,还因为在他看来,生产力本身就具有革命性,而且,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根本的革命。他在谈到引进技术要改革企业管理时明确指出:“凡是这样的工厂,管理要按人家的方法,这个对我们来说叫革命。 ”他还进一步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革命性因素。根据这一思想,他在日后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同时,他不仅注重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角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角度,来探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而且注重从生产力本身要素的角度,探索推进生产力质变的途径。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思想,关于“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思想等,都深入到生产力的内部,强调生产力要素的质变。
——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我们重温北方谈话中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胆改革 到发达国家看看
北方谈话作为开辟新道路的先声,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涉及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等历史转折时刻的重大问题,并孕育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举措。
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改革。 9月17日,邓小平在听取辽宁省委常委汇报时指出:“要提倡、要教育所有的干部独立思考,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改革,也要给他这个权。 ”他强调,“凡是能够这样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肯定会大有好处。这是全国性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思想问题,也是实际问题”。在这里,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思想已经表述得十分清楚:第一,改革的前提是要独立思考,解放思想;第二,改革的范围极其宽广,凡是不合理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改革;第三,改革要有保证条件,即要给他这个权;第四,改革是全国性的问题。
企业要能独立经营。邓小平所讲的改革,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提出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给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他在沿途多次提到要扩大基层企业的权利,企业要能独立经营,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等。
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在本溪,邓小平强调了要“走出去”的思想。他提出:“现在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他还强调了引进技术,资金、人才、设备、经营管理经验等“引进来”的思想。在鞍山,他强调:“改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 ”
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邓小平北方谈话的一个突出话题,就是按劳分配,破除平均主义,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在哈尔滨,在鞍钢,他都强调要“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在天津,他说:“毛主席讲过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好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待遇高一点,不合格的要刷下来,鼓励大家想办法。讲物质刺激,实际上就是要刺激。 ”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邓小平日益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改革开放思想,并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我们重温30年前邓小平北方谈话中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也正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