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综述 沈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2009-04-30 |
|
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沈阳今年前三季的经济发展却“又好又快”。1-9月份,沈阳市工业累计完成产值4759.1亿元,同比增长35.2%;完成工业增加值1273.7亿元,同比增长23.8%。
世界级产品,拉动装备制造业基地崛起
11月3日,沈阳机床集团将22台设备、3条新生产线,全部交付与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此项合同金额为4370万元。机床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每台单机都实现了国际化改版,从而为承接发动机等新的高档生产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1-9月份,沈阳机床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订货合同同比增长20%。远大铝业集团、北方重工集团、鼓风机集团、机床集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等企业(集团)目前订货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今年1-9月份,沈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幅为23.8%,高出全省4.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8.6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成为大发展的核心动力。7月18日,特变电工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特高压交流变压器通过全部试验项目。与此同时,机床集团在德国柏林设立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的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三一重装技术中心从省级晋升为国家级。
今年以来,铁西区已研制开发出世界级产品21个,这些产品已开始在国际市场上称雄,正引领八大优势产业稳健增长,目前,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总量接近八成。1-9月份,全市八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804.8亿元,同比增长34.1%,产值占全市比重为79.9%;完成工业增加值1013.8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79.6%。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321.3亿元,同比增长31.6%,产值占全市比重为48.8%。
“工业立县”,县域经济遍地开花
目前,以远大集团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沈阳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今年1-9月,沈阳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261.6亿元,同比增长42.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904.2亿元,占全市比重为70.1%。
沈阳市的县域经济正在完成从农业县向工业立县的“华丽转身”。康平塑编产业园、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卧龙湖旅游开发等产业都在以集群方式快速发展;辽中县以“沈阳近海经济区”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法库打造的“东北瓷都”,已经成为东北三省陶瓷产业的中心。新民市正以胡台新城和新民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形成“哑铃状”的全面开放的工业新格局。
沈阳市正在举全市之力,进一步推动以“工业为引擎”的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有“沈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1-9月份,沈阳市规模以上县域工业经济完成产值2337.8亿元,同比增长47.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9个百分点,产值占全市比重为49.1%;完成工业增加值674.4亿元,同比增长35.1%,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2.9%。
沈阳制造,成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引擎”
9月27日,东北亚发展论坛在沈阳举行,东北亚各地的商家云集于此,这片土地上完备的工业基础和优惠政策以及蕴含的商机,让各国受金融风暴所累的许多企业看到希望。截至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个企业来沈阳投资落户。
虽然受到国际需求萎缩、汇率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沈阳市出口增速仍然不减。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23.7亿元,增长30.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8.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继续稳居沈阳市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成为带动辽宁省外贸发展的“功臣”。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沈阳制造”的体量越来越大。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0%以上。“沈阳制造”品种越来越丰富,成为沈阳工业高速发展的引擎,沈阳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工业将实现“三个确保”,就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实现6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完成17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1100亿元。本报主任记者 傅淞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