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子湖畔[XiZiHuPan]”,韶关“韶关家园网”,信宜“玉都风情”、“钱排风情”,潮州“小桥流水”,阳江“阳江天空网”……广东省各地普遍活跃着这样一群具有民间性质的网站[WangZhan]、论坛。它们均由当地热心人士创建,一方面成为当地群众表达民意的渠道,一方面聚合当地民间力量,或建言献策或致力于公益爱心活动。
然而,资金的缺乏导致它们大多只能以“朋友帮忙”维持运营,游走在生存与关门的边缘。
做公益,网友[WangYou]自筹经费
“惠州百姓都是喝这些水的,感觉很爽。”惠州西子湖畔[XiZiHuPan]网站[WangZhan]的网友[WangYou]“偕佬仔”站在东新桥码头边,和其他网友[WangYou]一起为满载着水浮莲凯旋的打捞船欢呼。
他们穿着印有“西子公益”标志的义工服,橙色的身影在绿水东江上格外耀眼(见左上图)。
2002年,“西子湖畔[XiZiHuPan]”的创始人本着为惠州市民提供生活信息[XinXi]的初衷,创建了“西子湖畔[XiZiHuPan]”。8年前,在行政单位工作的“西子湖畔[XiZiHuPan]”网友[WangYou]“思旭”和几个朋友在“西子湖畔[XiZiHuPan]”发起建立义工组织“西子公益”。激励大家坚持下来的,是网站[WangZhan]公益活动中网友[WangYou]的热情。“在这个平台人人平等,富人穷人都可以做公益”。2005年,西子湖畔[XiZiHuPan]网络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已有员工90人。
去年,一个企业通过“西子公益”为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捐赠了月饼,“他们相信我们做慈善的透明度”。
“思旭”强调的“透明”,更体现在义工内部的财务分配上。公益活动没有报酬,活动经费都由网友[WangYou]自己分摊。“思旭”和其他组织者每次都在网站[WangZhan]上把财务和开支贴出来,请网友[WangYou]监督。
传信息[XinXi],呼吁富人做公益
2005年10月,在深圳工作的信宜人“冰河”创建了“玉都风情”论坛,初衷是宣传信宜当地的风土人情。相比较“西子湖畔[XiZiHuPan]”,玉都风情网5年多来广告收入一直不佳,靠站长和几个朋友自己掏钱维持经营,做公益活动。
去年9月21日,茂名遭遇特大暴雨洪灾,玉都风情网通过网友[WangYou]筹集了大约一万元修建水库。
在“9·21”洪灾救助活动中,还有钱排风情网网民的身影。今年30岁出头的李启辉是茂名信宜钱排镇人,2006年8月7日,做货运生意的他取网名“洪八公”,创建了“钱排风情”论坛。4年多来,除媒体报道过的大型活动外,“小型活动也组织了几十个”。
两年前,“眼睛仔”加入。去年,他成了网站[WangZhan]的版主,和网友[WangYou]一起开展了多次救灾活动。“我们什么回报都没有,自己驾车出去做好事。”他说,做这些事情的人都不是有钱人,但宗旨就是把“有人需要帮助”的信息[XinXi]传递出去,让有钱人来帮忙。“把富人的东西传递给穷人,我们只是中间的一条线。”
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
25岁的陈安辉,是阳江天空网的一名灌水版主。该网站[WangZhan]给当地的人提供了诉苦的平台,推动各种权利的公平。
据了解,各地的民间论坛都曾为各大媒体提供了不少新闻线索。它们是新闻报料的“突发兵”。由于没有采访权,这些网站[WangZhan]的编辑们在管理帖子时,大多通过网友[WangYou]发布的照片对报料信息[XinXi]进行核实。“有时候我们会直接和网友[WangYou]聊天,再三确认信息[XinXi]的可信度。”阳江天空网的版主介绍。
然而,强大的监督功能却经常给网站[WangZhan]带来“麻烦”。
“经常被要求删贴,甚至被恐吓。”有的网站[WangZhan]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网站[WangZhan]创建初期,他们就意识到这方面问题,但“网站[WangZhan]要有质量,就要让再小的地方问题都能呈现,让各种信息[XinXi]都能在论坛里交流,让有关部门看到民意,为大家解决问题”。
而“坚持”的结果,也让个别网站[WangZhan]经常得罪当地企业,“企业不在我们那投广告,我们经营很困难。”
与此同时,这种坚持也使它们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尊重。“西子湖畔[XiZiHuPan]”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该民意平台,“基本每个部门都有专员搜集网络信息[XinXi],及时帮群众解决问题”。2008年,有网民在网站[WangZhan]上提到在惠城区没有公交车去淡水,“相关部门对帖子的重视,不到两个月,惠南公交线就开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