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六霍起义:革命烽火燃皖西--中图社
2011-06-13

  红色档案

  六霍起义[QiYi]:1929年11月8日,六霍暴动[BaoDong]首先在六安独山[DuShan]镇爆发。 9日,六安中心县委发出通告,指令各区县立即武装起义[QiYi]。西河口、龙门冲、赫家集等地农民武装暴动[BaoDong]以响应。 12日,六安三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独山[DuShan]镇农民起义[QiYi]后,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和霍山县委书记喻石泉立即布置发动霍山农民暴动[BaoDong]。19日,霍山县委发动西镇农民暴动[BaoDong],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和军事指挥部,组建360余人的游击队。六霍起义[QiYi]后建立了红军武装和苏维埃政府,开始形成六霍地区红色武装割据的局面,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记者贾学蕊 张大鹏) 织梦好,好织梦

  巍巍大别山东麓的六安市裕安区独山[DuShan]镇,是共和国16位开国将军的故乡,有着“中国第一将军镇”的美誉。1929年11月8日,发生在这里的“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打响了“六霍起义[QiYi]”的第一枪。

织梦好,好织梦

  6月10日一早,记者沿独山[DuShan]镇将军大道前行,路边一处高大的牌坊楼上写着“独山[DuShan]苏维埃城”六个大字。“城”里的街道长1600多米,一眼望不到头的路面,由青石板铺制而成,街两旁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群。缓步行进,曾经的烽烟似乎扑面而来:六霍起义[QiYi]纪念馆、独山[DuShan]红军革命旧址群以及南头山上的六霍起义[QiYi]纪念塔,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述说着曾经的艰苦卓绝,蕴含着荡气回肠、摄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本文来自织梦

  “独山[DuShan]苏维埃城”的最东头,与牌坊楼紧挨着的徽式仿古建筑便是六霍起义[QiYi]纪念馆。在祖父吴岱馨烈士的遗像前,65岁的独山[DuShan]镇居民吴明荣向记者讲述了“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时的场景:“为了营救被捕的农协会员并要回花名册,近万名农协会员包围了敌魏祝三驻守的马氏宗祠,魏祝三当时只有100多号人马,困守无望的他被迫交出农协会员和花名册,后翻墙逃跑。 ”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成功后不久,在霍山县西镇地区,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率红军80人配合当地的农民赤卫队,一举击溃闻家店的自卫团和豪绅地主的反动武装,起义[QiYi]队伍乘胜进军,捣毁西镇事务所、经济维持会等反动机构。独山[DuShan]、西镇暴动[BaoDong]引发了皖西各地农民起义[QiYi]和民团兵变,革命烽火迅速燃遍皖西的山山岭岭……六霍起义[QiYi]创建了红三十三师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从六霍起义[QiYi]纪念馆走出,步行几分钟后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山[DuShan]红军革命旧址群,这里的9处革命旧址都是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古建筑。推开厚重的红漆木门,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指挥部所在的六安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旧址仍保存完好,一间教室的黑板上还写着1931年时的授课内容:“我们是工人,我们是农民,我们是士兵,我们是革命的工农兵。 ”距此50多米远的马氏宗祠旧址,就是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的现场,马氏宗祠后来成为六安县(现为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赤卫军、皖西苏区革命活动的重要指挥场所,许继慎、徐向前等革命将领都曾驻军于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走完1600多米的长街,沿山路拾阶而上,由邓小平题写塔名的“六霍起义[QiYi]纪念塔”巍然耸立在南头山上,是与独山[DuShan]革命旧址群融为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塔的主体造型为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双剑合璧代表着六安、霍山两县农民武装力量。陵园内有“独山[DuShan]暴动[BaoDong]”领导者周狷之的塑像和16位开国将军的大理石头像。解说员巨开雨告诉我们,周狷之1930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7岁。临刑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告慰老母:共产党像巴根草,节节生根,斩不尽,杀不绝……将来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内容来自dedecms

  昔日的硝烟已散尽,先烈们的音容笑貌却清晰依然。如今,每年有二三十万游客前来,缅怀先烈,追思英灵。(黄永礼)

织梦好,好织梦

 相关链接
·池州四艘吸砂船撞上 杜坞大桥--中图网
·查险抢险保民安--图鉴中国
·国资“护航”合肥保障房建设--中图网
·涡阳力推玉米精量机播--中图社
·淮南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中国图鉴
·下月初铁路运行图将调整 26日后合肥火车票暂停预售--
·合肥已率先启动“安徽无线城市群”建设--图鉴中国
·“电子护照”下半年签发--中国图鉴
·山洪过后 整个村庄如同泥塑--中国图鉴
·电动车 未来之路怎么走--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