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活化石”——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财政[CaiZheng]持续支持,自2006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BaoHu]专项[ZhuanXiang]资金,2009年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BaoHu]实验区建设专项[ZhuanXiang]资金以来,投入逐年增加,2010年增加到400万元,专项[ZhuanXiang]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aoHu]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以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BaoHu]实验区建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CaiZheng]共安排非遗保护[BaoHu]经费4000万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省财政[CaiZheng]厅教科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3人,省级传承人153人。对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国家补助每人8000元经费;省级传承人,省财政[CaiZheng]每年给予每人1000元补助经费。 本文来自织梦
在重点项目资助方面,2009年,为了科学规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BaoHu]实验区建设,省财政[CaiZheng]安排专项[ZhuanXiang]经费200万元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BaoHu]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在全国范围公开招标,目前规划已通过国家批准。省财政[CaiZheng]还每年安排专项[ZhuanXiang]经费,扶持黄梅戏艺术事业发展。从2007年起,连续6年每年补助50万元,专项[ZhuanXiang]用于安庆再芬剧院的艺术创作;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补助安徽省黄梅戏学校200万元,专项[ZhuanXiang]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在争取中央支持安徽省扶持黄梅戏精品创作生产专项[ZhuanXiang]资金500万元的基础上,2008年省财政[CaiZheng]安排配套资金200万元,支持黄梅戏事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来补助黄梅戏发源地安庆市黄梅戏项目的经费就达2600万元。 (记者冯珉 通讯员方虹慧) 织梦好,好织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