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平均工资背后所间接关联的政府政绩利益。众所周知,与GDP、财政收入等统计数字一样,“平均工资”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政府若真能为这事较劲,当然是民生之福。但在统计部门高度依附于同级政府、很难维护自身的独立和中立性的统计管理机制下,人为地抬高平均数据(如进行排除私营企业的“选择性统计”),显然是“提升政绩”的捷径。
事实上,关于这种利益掣肘的真相,去年国家统计局的一次相关解释,已经揭示得很清楚了。据当时统计专业人士的介绍,新的包含了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数据其实早已统计出来了,“新数字将比以往大幅降低”,“但是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是否公布新数仍需要斟酌”(《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4月10日)。一个更真实、能更客观反映平均工资状况的统计数据,何以被认定“敏感”?显然是政府自身敏感了。平均工资统计改革的最大难度在哪儿,就在这儿!(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