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jian.org
为应对今夏用电高峰,确保居民用电,安徽省合肥电力公司组织员工进行电网检修。记者 钱 伟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上了重要议程。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不仅是一个有益的社会投入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的社会发展过程。因此,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种发展形态和模式,把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民生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取向
所谓民生经济,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民生经济,有利于实现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从价值取向看,民生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崇尚劳动、崇尚创造、崇尚平等、崇尚和谐的原则,体现了对劳动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的尊重。民生经济要求在三个层面努力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在物质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精神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升其精神状态、社会地位和满足感;在发展层面,为劳动者及其后代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通过这些途径,使劳动者充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分享发展成果。
从基本内容看,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在生产环节,民生经济主要表现为制定适应要素禀赋结构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全民创业,扩大社会就业;在分配环节,主要表现为完善财税体制,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在消费环节,主要表现为营造鼓励消费的良好环境,为中低收入社会成员扩大消费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这些途径,最终实现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发展方向看,民生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定价;强调从要素禀赋条件出发,通过市场机制选择适宜的产业结构;强调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1] [2]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