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寻找中国特色专题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时期国画艺术的特色突围
2009-12-11

新时期国画艺术的特色突围
——访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宋秉昀

 


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宋秉昀

受访人简介:

    宋秉昀,曾用名宋友林,字秀良,号双清斋主,别署普心斋主。1973年生于山东宁津县。1997年始在北京从事美术组织、策划、创作和研究工作。1998年举办了个人美术作品展,2000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ISC2000艺术品价值评审证书。

    其书画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美术家综合全书》、《中国美术家》、《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并在多家美术刊物上发表,其多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宋秉昀先生曾任北京托举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北京托举画院院长,现任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定居于北京。


    当代画院是我国在1957年实行公私合营后,为解决曾依靠卖画为生的画家生计所设立的专门机构。画院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种独特体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也属特殊现象。画院建制的出现不仅是国家重视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民族艺术的重要措施,更为我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但在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在看到画院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同时也应重视到其存在的多种问题,画院该如何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推向市场,将各方流程推入正轨,实行清晰的层层责任制及符合自身特色及定位的经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宋秉昀先生,请他来为我们谈一谈首美画院的特色经营理念

 

    记者:中国画的发展呈现一种什么趋势?青年一代中国画家该如何紧随发展趋势,创造出自己特色?

    宋秉昀: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朝代和时期,中国画都在发展和创新,都在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时代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虽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始终随着时代的步伐挣脱以往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向着多元空间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将会极大的丰富中国画的发展和创作内涵,使中国画艺术成为东方文化的艺术代表,与西方艺术共同辉煌于世界艺术之林。

    因此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中守住自己的主张,否则有可能会在形形色色的潮流冲击下失去自我特色。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国当代青年画家在对中国画创新的道路上,必须让中国画回归到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美学、哲学、文学、意象等形态上来,让新时期的中国画走弘扬国粹、继承传统的道路上,让中国画融进时代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现阶段我国画院位数众多,首美画院将如何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专业画院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宋秉昀:首先,北京首美画院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上更加自觉,使书画作品的社会化程度达到最大化,从而带动书画市场更加活跃、繁荣,更加适应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其次,画院应清楚的认准形势,看准走向,在开放力度增大、外来美术思潮冲击的情况下坚持自身发展,不搞短期行为,追求长效,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和开展书画艺术品交易,获得更广阔的生存权利和发展希望。
再次,基层书画院应找准定位,狠抓机遇,培育优势,通过目前产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没有自己定位的画院将遭淘汰,这是趋势也是必然,首美画院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和环境优势,将致力于创造出为世人认同、社会接受的国内外“名牌”。

    最后,首美画院将持续提高作品档次,给作品赋予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将作品的特色升华为最生命力。我们通过特邀、聘任、培训等方法建成了一支书画创作队伍,以适应书画院的发展,保证书画院取得“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开幕
·一亿年轻人离乡就业-你为何漂泊?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体现
·再谈“中国特色”:“特”应作不同层次的理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
·祝义才:细雨润物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
·中国特色镇推出旅游新干线计划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