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寻找中国特色专题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杨洪凯:做名副其实“大菜篮子”“大果盘子”
2009-08-15


    15亩地,15个人,15万元启动资金,围墙是铁丝网,办公室是几间普通的平房……1988年5月,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京城南部的丰台区新发地村一带悄悄诞生。

    20年来,市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不断地成长和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320亩、管理人员1759名、资产10.6亿元、商品交易辐射全国近30个省区市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蔬菜、果品、猪肉交易量分别占北京市总需求量的70%、80%、10%。自2000年起,该市场连续3次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

    我们《寻找中国特色》栏目组记者一行有幸采访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杨洪凯总经理,对于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杨总感慨万分,犹如“话匣子”对我们娓娓道来。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洪凯)

杨洪凯简介:

    1964年北京生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87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洪凯是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始人之一,主持市场的全面工作。是一个敢想、敢创、敢干的人,又是一个善于分析、研究问题,办事雷厉风行、实事求是的农民企业家。在市场发展的21年当中,杨洪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发地村经济建设当中,常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由于成绩突出,杨总先后获得“北京市农业局系统市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花乡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记者:杨总您好!一提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的老百姓以及全国的广大菜农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但对于市场的创建和多年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历程我们却不甚了解。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市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建立之初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杨洪凯: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所在地属于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村,市场创建前新发地村大概有4000亩菜地,种的菜全部供给北京二商局下属的菜站。通过菜站销售给北京的老百姓。由于当时是统购统销政策,并没有其他销售的途径,因此,农民手里留下的菜越来越多。眼看着地里的菜烂掉,村里农民们特别着急,他们就自发的根据附近居民喜欢早上购买便宜菜的特点,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陆续在新发地村北边的十字路口自发摆摊卖菜。由于缺乏管理,这种路边交易既堵塞交通,又污染了环境,而地方政府一时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丰台工商所干部找到村里领导并提示我们说,你们可以专门建一个农贸市场,既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又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这样,1988年5月16日,在张玉玺董事长的带领下,组织成立了最初的市场。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搞,幸亏工商机关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不仅上门服务给我们办理了营业执照,而且还帮我们解决硬件问题,比如提供一批旧汽车等,这在当时可是雪中送炭。我们仅凭借着15个人,15万元启动资金,15亩地,几间房,开了一个菜店,圈了一个铁丝网,便把附近的村民,还有一部分我们村以外的村民召集起来,每天他们有的骑着三轮车,有的推着一个轱辘的小车,有的骑着自行车托两筐就来到我们新发地市场销售。蔬菜的品种也不过最常见的十几样,条件十分艰苦。但经过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我们的最初努力,短期内就改变了脏乱差无组织的经营状况,可以说,没有工商局当初的帮助,就没有新发地市场的今天。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记者:我们不敢相信,市场在当初15个人的创建下目前资产已过十亿,在短短21年的时间里,新发地市场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目前市场的发展经营状况又是怎样的?

    杨洪凯:在市场软硬件都尚未规范到位的情况下,市场在最初的交易阶段也出现了不少矛盾,比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商户之间的纠纷时常出现。鉴于此我们村里增派了15个人,会同工商局一起加大对整个市场的监管力度。我们每天从深夜十一、二点钟就会来到市场,严抓严管。我们负责给他们检斤过秤,按照成交额的额度,收取2%的市场管理费。并且每天对他们在交易中的,营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遇到的难题给予解决。由于我们及时的管理,欺行霸市、坑蒙消费者的现象明显减少。

    在满足群众的生活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新发地市场发展迅速,面积不断增加,很快由当初的15亩地发展到1989年的100亩地,而且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促进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丰台工商分局又精心指导市场管理层,帮助我们确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经营品种和扩大规模的发展战略。随后,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先后建成了蔬菜、水果交易区,鲜肉批发零售大厅,牛羊肉大厅,熟食、豆制品交易厅,副食调料交易厅,加工配送中心等多个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交易区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市场发展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丰台分局的相关科所多次与我们座谈,促使我们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同时也陆续引进名牌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有效提高了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市场要发展,不仅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我们董事长亲自带队到大钟寺市场、北太平庄市场、岳各庄市场、左安门市场实地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得到了丰台工商局以及兄弟单位的认可与好评。

    很快,我们在蔬菜水果的销售上总结出两句话,叫做“引缺除余”,就是要把本地缺少的蔬菜果品由外产地引进市场,还把本地需求以外剩余的部分远销外地,从而大大增加了市场功能。像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张家口、山西,远到云南、海南当时都逐步开始了这种产销办法。此时,新发地市场便开始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

    市场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每年都以30倍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增加,市场经营面积也扩建到150亩地,每年都有上百万元的效益,盈利逐步翻番。

    我们继续到外省去引进蔬菜新品种的同时,北京郊区的不断发展建设,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大推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我们又扩展到300亩地,外省市的车辆靠我们的引导,大批蔬菜水果源源不断进入北京,比如河南的青蒜、早春的圆白菜,张家口的大白菜,唐山的大葱等。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建设,随着大钟寺市场,左安门市场的关闭,新发地市场经营面积也继续扩建,500亩,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320亩。目前,我们汇集水果交易区、冷冻交易区、水产品交易区、蔬菜交易区、调料交易区、厨具交易区,经营项目也越来越多。到2008年底完成了260亿元的交易额,交易量达78亿公斤。

    如今,这里车如海、人如潮,圆了无数农民奔小康的美梦。新发地市场每天有4万人在交易,有1万多辆车在流动。著名的香港建设企业集团、台湾常富企业集团等也看好新发地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前来洽谈并签约,决定投入资金和技术,共同建设和发展市场。

    今天之所以取得这么好成绩,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在推进市场建设发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我们无私的扶持和帮助,使新发地市场走上了健康、规范发展之路。

    记者:市场一直以来都以关心客户、尊重客户,视客户为兄弟姐妹和衣食父母,尽全力为客户创造安全、宽松的交易环境,让客户在市场内经营感到无限的温暖。您作为企业领导,“在服务中搞活”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

    杨洪凯:市场虽然人员不断增加,但我们始终做到关心每一位客户、尊重每一位客户,不管谁来新发地买菜,不管谁来新发地卖货,我们都要视他们为兄弟姐妹和衣食父母,去爱护他们,去呵护他们。“在服务中搞活”也成为了我们的管理模式之一。

 


 

    市场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指派十二人专门负责信息采集。每天24小时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都有,采集内容包括品种、价格、数量、产地等。信息中心将采集的信息加工整理后,通过两部信息咨询电话昼夜24小时向客户和农民提供服务,连除夕之夜也照样有人值班。无论客户在海南,还是在新疆,或者在路上;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拨通市场两部信息咨询电话,工作人员都会热情负责地回答,并帮助客户分析行情,根据当地市场价或产地价,分析除去运费等开支后,到新发地市场来能不能赚到钱。能赚钱就来,不能赚钱就告诉他别来,另选其他行情较好的市场去交易。市场信息网络中心将每天的价格信息更新三次后及时传递到网络终端。同时,与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委的信息中心以及绿篮网、松际农网等全国农业系统较大的专业网站联网。通过这些网站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农民。还通过《农民日报》、《中国食品报》、《北京晚报》、《北京现代商报》、《城乡经济信息》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全国各地农业主管部门、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和运销大户。在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规避市场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完全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成功的示范作用,带动了上百万的中国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如:河北滦平县的柳建旺兄弟俩连续八年搞设施蔬菜生产,将所有的菜都运到新发地市场销售。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他们兄弟俩的生产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到现在已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专业户,存款达好几十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农民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柳建旺兄弟俩帮助他们销售,农民们的收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1年来市场共带动了上千万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开幕
·一亿年轻人离乡就业-你为何漂泊?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体现
·再谈“中国特色”:“特”应作不同层次的理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
·祝义才:细雨润物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
·中国特色镇推出旅游新干线计划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