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黄鸿翔委员: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2009-05-25
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中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目前中国的耕地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37.3%,中产田占41.2%,二者合计占78.5%,高产田只占21.5%。中国土壤不仅现有面积已退化较大,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在继续扩展。在土壤养分失调方面,氮和磷的缺乏虽已初步缓解,但钾和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仍在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把湖南作为了中国耕地增产潜力的一个例子:湖南省如果把中低产田的产量提高到现有高产田的产量,该省的粮食将增产55%。如果湖南的增产潜力是55%,那么全国范围来看一定会将超过55%。因为湖南省耕地质量的差距和全国其他地区比起来还算比较小的。

tujian.org

  和土壤打了40多年交道的黄鸿翔,这两年一直都在呼吁,在农用土地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培育和提高耕地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黄鸿翔介绍,如果用土壤有机质来衡量土地质量,中国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有欧洲的一半。所以,要弥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中国就要用双倍的化肥,这实际上也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耕地质量差导致的一个明显后果就是中国只能采用“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粮食供应模式,即在现有耕地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多生产出的粮食放在仓库里以备歉收的年份使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适当扩大耕地,提高新开发耕地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原河南省农科院院长董庆周对记者说,“不仅仅要‘藏粮于库’,更要注重‘藏粮于地’。要注重提高粮食单产,尤其是现有耕地的总体质量。”“如果现在土地生产能力强的话,我们就可以规划播种面积,需要多少播多少。”黄鸿翔所说的这种模式就是“藏粮于地”——根据需要来确定粮食的播种面积,以便用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国家特别重视育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品种在大田生产中能达到它的预期产量。因为大部分土地满足不了高产品种的要求。如果不解决耕地质量的问题,只靠育种方面的科技进步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黄鸿翔在这次政协全会上提交的两份提案都是关于耕地质量培育的。他建议国家首先应该完善耕地质量的管理体系,并尽快出台一个耕地保护和培育的长期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在前几年实施了“沃土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年的投入只有3000万元,规模太小。对10多亿亩耕地来讲,应扩大规模,加大‘沃土工程’的实施力度,并且将之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之中。”聂振邦这样表示。记者了解到,从“十五”规划起,国家预算内的资金和国债投资,对粮食主产区的基础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农业种子方面都已经加大了投入力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