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中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目前中国的耕地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37.3%,中产田占41.2%,二者合计占78.5%,高产田只占21.5%。中国土壤不仅现有面积已退化较大,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在继续扩展。在土壤养分失调方面,氮和磷的缺乏虽已初步缓解,但钾和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仍在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把湖南作为了中国耕地增产潜力的一个例子:湖南省如果把中低产田的产量提高到现有高产田的产量,该省的粮食将增产55%。如果湖南的增产潜力是55%,那么全国范围来看一定会将超过55%。因为湖南省耕地质量的差距和全国其他地区比起来还算比较小的。 tujian.org
和土壤打了40多年交道的黄鸿翔,这两年一直都在呼吁,在农用土地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培育和提高耕地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黄鸿翔介绍,如果用土壤有机质来衡量土地质量,中国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有欧洲的一半。所以,要弥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中国就要用双倍的化肥,这实际上也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耕地质量差导致的一个明显后果就是中国只能采用“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粮食供应模式,即在现有耕地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多生产出的粮食放在仓库里以备歉收的年份使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适当扩大耕地,提高新开发耕地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原河南省农科院院长董庆周对记者说,“不仅仅要‘藏粮于库’,更要注重‘藏粮于地’。要注重提高粮食单产,尤其是现有耕地的总体质量。”“如果现在土地生产能力强的话,我们就可以规划播种面积,需要多少播多少。”黄鸿翔所说的这种模式就是“藏粮于地”——根据需要来确定粮食的播种面积,以便用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国家特别重视育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品种在大田生产中能达到它的预期产量。因为大部分土地满足不了高产品种的要求。如果不解决耕地质量的问题,只靠育种方面的科技进步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黄鸿翔在这次政协全会上提交的两份提案都是关于耕地质量培育的。他建议国家首先应该完善耕地质量的管理体系,并尽快出台一个耕地保护和培育的长期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在前几年实施了“沃土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年的投入只有3000万元,规模太小。对10多亿亩耕地来讲,应扩大规模,加大‘沃土工程’的实施力度,并且将之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之中。”聂振邦这样表示。记者了解到,从“十五”规划起,国家预算内的资金和国债投资,对粮食主产区的基础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农业种子方面都已经加大了投入力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