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就是保护现有的基本农田。
去年,青海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粮食总产比上年增长2.3%,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连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4.6元,比上年增长10.3%,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这除了我们狠抓各项增效、增收措施的落实外,和我们多年来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治理整顿,查处违法批地、乱占滥用耕地行为,规范园区土地管理,对开发区的用地规模、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督促、检查和整改。西宁市、格尔木市在治理整顿中抓整改、纠不足,注重健全和完善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有力地促进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全年“招拍挂”出让经营性用地256宗,面积141.31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达3.18亿元。2004年6月和11月,国务院联合检查验收组先后两次对我省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和抽查,对我省的治理整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全省共有耕地813万亩,人均耕地仅1.51亩。耕地资源稀缺,东部部分地区人均耕地已经低于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的警戒线。把这些家底拿来分析和掂量:在我省耕地中,水浇地仅占到耕地总面积的30%,且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黄河沿岸、大通河沿岸,而这些地区又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地区,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用地规模,认真执行国务院“三个暂停”规定,按照国家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和建设占用耕地“六个一律不报批”的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各类非农建设违法占用耕地的势头。海东等地对耕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到位,成效明显。
尤其是去年,我省向国家上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0项,涉及资金1.44亿元,实施后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尕磨台、直岗拉卡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已得到批准。正在实施的西宁市湟中多巴土地整理项目和平安县109国道两侧村庄整理项目,国家投入资金1680万元,增加耕地5795亩,年可增加农业收入420多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耕地0.5亩。为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进度,继续扩大土地登记覆盖面,开展了扎巴———哈城、国道315湟源———海晏、西宁———马场垣等路段的确权发证工作,集体土地新发证600余宗,累计发证2000余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发证日趋规范,格尔木、德令哈土地更新调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全省开展新一轮土地调查提供了借鉴。
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是农业“双增”的保证,而保护耕地就是实现“双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有权威人士指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消耗呈现高速增长,如果各种矛盾处理得好,就能够快速顺利地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我省土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可供利用、适宜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地并不多,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率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要。因此,严把土地“闸门”,继续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管好耕地,处理好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现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在继续努力做好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督管理和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把土地整理工作重点放在保证新增耕地的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造福于民。下大力气层层设防,严把关口,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为原则,通过运用市场标准、经济杠杆和供地政策等措施,引导和改进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全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我省把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保障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愧是加强“三农”工作的上善之举。我们相信,只要经过不断努力,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就会明显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