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重庆市不断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按照“争取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积极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根本转变,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由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重庆市一些地方在用地上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特别是土地闲置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土地大量转用、征用后又得不到及时充分利用,违规圈占土地设立工业园区,造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为此,重庆市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对已供土地逐宗建档建册,加强跟踪管理,避免土地闲置。截至2004年年底,重庆市已处理闲置土地256宗、665公顷。同时,重庆市对工业园区用地的规范管理,特别是撤销一些违规占用大量土地设立的工业园区。自2003年以来,重庆市先后撤销园区126个、核减面积371平方公里,退回土地305平方公里,进一步规范园区用地审批、实行统一规划、供应、管理。
针对主城区危旧房多、污染企业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占地量大的特点,重庆市积极引导企业盘活原有工业用地,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把原有土地推向市场,通过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2004年,仅渝中区通过搬迁6家企业,就增加可供应土地390亩,有效解决了土地供应,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不合理,集约不集约,事关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指出,重庆市通过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使得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增建设供地得到缓解,使用存量土地的比重增大,既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又支持和保障了发展和建设用地的需求。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用地88%为存量国有土地。在主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坚持以规划引导开发建设,尽量使城区建设“减量、整容、增绿、留白”,既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又能更好地改变城市面貌。
在努力盘活存量存量土地资源的同时,重庆市还积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等各种手段,着力提高可利用土地数量。以三峡库区的区县为例,各区县在地质灾害治理、移民搬迁等工程中,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增加开发建设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万州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将土地整理与移民搬迁、地灾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筑堤回填,走挖潜造地之路,增加建设用地3425亩;巫山县实施7校集中搬迁,整合教育资源,走资源共享之路,节约土地近200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