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困216小时伤员抢救成功 |
□本报记者孔令敏廖志林□ 5月21日15时,华西医院收治了一位被困216个小时生还的38岁女伤员崔昌会。从5月12日到18日,仅靠一个梨和喝自己的小便维持生命的崔昌会被送到该院。医生发现,崔昌会全身共有16处骨折,并出现脱水、低钾、血气胸等症状,虽然有生命危 |
|
被埋8天8夜矿工脱险 |
(记者王雪飞通讯员卢健)截至5月22日下午记者发稿时,汶川大地震中被埋时间最长的生还者赖元平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创造了新的生命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与解放军各军兵种、各医疗机构之间密切配合、全方位接力施救密不可分。 5月20日13时22分,地震发生192小 |
|
灾区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启动 |
(记者郑灵巧)5月22日13时15分,一例82岁的结核疑似病例完整信息电子报告卡,经四川省绵竹市剑南镇临时医疗点手机专用功能发出,进入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点击计算机,病例电子报告卡立即呈现在计算机屏幕 |
|
内科医生正成灾区救治主力 |
5月22日,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疗小分队离开驻扎在汉旺镇的95816部队空降兵团时,该团团长和政委一起向医疗队员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由该院著名消化科教授唐承薇率领的内科小分队。唐承薇说,抢救伤员时,主要是外科和防疫队伍发挥作用,随着伤员的大 |
|
心理干预要有配合 |
(记者姜天一通讯员刘静)5月22日,记者与目前驻扎在成都的北京市卫生局回龙观医院心理援助医疗队队长杨甫德电话连线时了解到,灾区心理援助工作已顺利展开。但目前很多心理援助队伍分别到达灾区,在缺乏统一组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很多专家进驻同一医院,多 |
|
灾区飘起红绸带 |
□本报记者邢远翔罗刚□ 5月21日8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9天,本报派出的第四批赴灾区记者出发,向四川灾区群众赠送、发放健康报《救灾防病,我们与您同在》特刊。同时,大家也将亲历灾区救灾防病之战的第二阶段。 飞机上,记者遇到了由中国儿基会、中科 |
|
绝不能喝河里的水 |
水样要送绵阳检测 在江油市疾控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撤出了办公大楼。两次地震已经让这里成为危房,疾控人员在办公楼附近搭起帐篷,临时在这里工作。据江油市疾控中心的干昌贵介绍,中心有60名正式员工,29名临时工,没有人员伤亡,但检验检测等实验室工作已 |
|
四川将转出8000名伤员 |
记者孟庆普金宽5月22日从卫生部获悉,截至5月21日24时,根据《四川汶川地震伤员转送工作方案》,四川已向重庆、西安、广州、贵阳、昆明、深圳等地累计转送伤员3002人。截至5月22日8时,重庆接收1967人(不包括自行前往的伤员),广东接收伤员249人,陕西接收 |
|
第二批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公布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月22日公布了第二批灾区急需药品、消毒用品、医疗器械设备目录。 一、药品 (一)急救药品★ 抗休克药:肾上腺素针 解毒药:阿托品针、亚甲蓝针 (二)抗生素★ 头孢类(针、胶囊、片)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洗剂) 喹诺酮类:氧氟 |
|
10天内逐步恢复1000万人的疫情监测 |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王君平)5月22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十天,中国疾控中心正式启动了灾区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开始恢复上传疫情报告数据,实现了手机个案直报与网络直报系统成功对接。并将逐步扩大应用覆盖面,力争在10天内逐步恢复1000万人的 |
|
日本紧急救援医疗队抵达华西医院 |
(记者孔令敏廖志林)5月22日,日本国际紧急救援医疗队一行23人抵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这也是地震灾情发生以来,到达该院的第一支国际医疗队。 据悉,日本医疗队在了解了目前医疗救援方面的具体细节后,与华西医院就救援活动计划及注意事项展开了讨论。在初 |
|
北京医院10名专家奔赴灾区 |
5月19日,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透析室护师孙慧娟赶赴四川支援抗震救灾。至此,北京医院一共派出了4批10名专家赶赴四川增援。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北京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建了以外科、急诊和手术护士为主的应急医疗队,并准备了一批常备 |
|
四进北川 |
□本报记者刘平安□ 来到绵阳市以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此次卫生部抗震救灾医疗队医疗负责人刘晓光在布置好市内抢救任务的同时,4次深入北川县内,实地了解受灾群众的病情和需要。 5月14日,抵达绵阳市的第一天,安排完医疗队9家医院的职责和任务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