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疗卫生 >
   中图推荐
维稳监测软件
维稳监测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技术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药零食”非人人皆宜 医生提醒勿盲目食用--中图社
2011-08-16
“中药零食”非人人皆宜 医生提醒勿盲目食用--中图社
省会一家超市的龟苓膏柜台。记者 赵永辉 摄

  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关注,一些商家也将目光投向人们平时常吃的零食,将具保健功能的中药与零食进行“联姻”,这种能养生的食品消费者中颇受欢迎。

  身为白领的王女士,由于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且缺乏运动,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面部痤疮问题。听说龟苓膏有清热排毒、除痘的功效,就连续吃了几盒,不想却出现肚子不舒服的症状。

  笔者了解到,小到街边便利店,大至商场超市,货架上都能看到注有“祛火防暑”、“美容滋养”等功效的“中药零食”,有些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

  那么,到底何为“中药零食”?是否对所有人都适宜?

  “中药零食”,通常指含有中药成分的零食,其中的中药成分是经卫生部门规定的药食同源范围内的可添加物品。北京市中医疑难病研究协会副秘书长张涛医生指出:“所谓药食同源,即可药可食。因而‘中药零食’的概念严格意义上是不成立的,归根结底还是一种食品。”最常见的此类食品主要有龟苓膏、阿胶枣、茯苓饼、薄荷糖、酸梅汁、凉茶等。很多消费者热衷于购买此类零食,将其作为日常的营养食品。但由于对食品营养认识的误区,导致不少人盲目食用,从而对身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张涛表示:中医主张辩证的观点,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药零食”作为一种食品,客观上来讲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凉茶适宜体质温热之人,如常急躁上火、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干结不畅等人群,而体质寒凉的人则不适宜多饮;龟苓膏适宜于口干烦躁、面部痤疮、习惯性便秘者,但因其性质寒凉,脾胃虚弱者、生理期的女性以及孕妇则不宜多食;阿胶枣能补血,适合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食用,但甜腻难消化,且多食易上火,因此一天食用应不多于 10颗,一定要适量。再比如茯苓饼能健脾胃,但市面上的产品通常含糖量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不宜;薄荷糖可以清咽利喉、去除异味,但是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酸梅汤不仅能消暑、驱除疲劳,还能止痢断疟、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但发热及肠炎初期的患者以及生理期的女性、产前产后的孕妇则不宜饮用。(高茜茜)

 相关链接
·辽宁海城及岫岩炭疽疫情累计报告30例 无死亡病例--中
·七旬老人多病缠身 不愿连累子女跳楼自尽--图鉴中国
·“胎儿写真”或致先天白内障 准爸妈切勿盲目跟风--图
·33岁女子罕见宫内宫外同时怀孕引发大出血--中国图鉴
·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制约 创新药审批慢致研发受阻--中国
·走路像“不倒翁” 一家三代怪病缠身相继离世--中国图
·大人间起纠纷致两家人互殴 11岁女孩被打脑震荡--中国
·八旬老太假牙吞进腹中 结成粪石肠穿孔疼痛难忍--中图
·江西回应伤者输血需家属献血证明:医院理解偏差--中国
·孕妇搭摩托车出游遇车祸 8月龄胎儿流产--图鉴中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