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检查床、一套办公桌椅、血压计、听诊器、体重秤……“麻雀”虽小,只有十几平方米,但“五脏”俱全。
本文来自织梦
医生[YiSheng]坐堂看病[KanBing],不开药也不收费。但居民[JiMin]挺喜欢这里,都亲切地称之为“爱心小屋”。
dedecms.com
这就是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的“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坐堂医生[YiSheng]叶如陵在这里一坚持就是11年。 本文来自织梦
居民[JiMin]一个请求,
织梦好,好织梦
退休医生[YiSheng]放弃返聘
内容来自dedecms
下午2点不到,“爱心小屋”前已经聚集了四五位居民[JiMin],叶如陵一出现,“叶医生[YiSheng]来啦,帮我查查,我的血压又不稳定了”、“我刚去医院做了化验,您得帮我看看”……居民[JiMin]们就像争宠的孩子,把叶如陵围了起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类似的情况,每周一都会出现,许多居民[JiMin]吃完午饭就来到门口等着。 copyright dedecms
2000年,60岁的叶如陵从西藏退休回到北京,各大医院纷纷发出邀请,想高薪返聘叶老。一天,叶老在社区里锻炼,一位老人走到面前对他说:“你两天没出来了。”叶老吃惊地问对方是怎么知道的,这位老人说:“我在这等你两天了,想请你给我看看病[KanBing]。”听完,叶如陵眼眶马上湿润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既然我能在西藏坚持31年为老百姓看病[KanBing],为什么不能在社区为居民[JiMin]看病[KanBing]呢!”叶如陵谢绝了高薪返聘,留在社区当党员志愿者,无偿为居民[JiMin]看病[KanBing]。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此,叶医生[YiSheng]的名号就在社区里传开了。无论是在家里,或是走在小区的公园里,又或是在社区居委会里,只要有人找他看病[KanBing],叶老都耐心地为居民[JiMin]解答。他还经常到空巢老人家去看望,陪老人看病[KanBing]和办理住院手续。现在,周围社区的好多居民[JiMin]都慕名而来,请叶老看病[KanBing]。 本文来自织梦
2007年下半年,在香河园街道办的帮助下,“叶如陵团队工作室”成立。每周一下午2点到4点半,叶如陵会如约而至,定时定点为居民[JiMin]看病[KanBing]。叶如陵还在家中开通了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方便居民[JiMin]遇到紧急情况能随时和他联系。 copyright dedecms
看化验单讲病情,
dedecms.com
帮居民[JiMin]看病[KanBing]出主意
本文来自织梦
“叶医生[YiSheng],我的脖子粗肿,麻烦您帮我看看。”居民[JiMin]张大妈问。
本文来自织梦
“应该是甲状腺出了毛病。先去普通医院检查,但不要挂专家号,因为普通医生[YiSheng]和专家要你做的检查都一样。”听完叶医生[YiSheng]的建议,第二天,张大妈就去医院做了检查,拿回来一大堆化验单,再次找到叶医生[YiSheng]。
本文来自织梦
仔细看了一遍化验单,叶如陵发现,张大妈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3、T4等甲状腺的几个固有指标有的偏高有的偏低。“很可能是患了甲状腺炎,现在可以去看专家号了。”叶如陵对张大妈说。于是,张大妈再次来到医院,挂上专家号后直接跟医生[YiSheng]说自己来看甲状腺炎。医生[YiSheng]对症下药,张大妈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治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为居民[JiMin]看病[KanBing]的过程中,叶老发现,居民[JiMin]最需要的就是向他们详细交待病情和解答疑问,但这在医院,医生[YiSheng]一天要面对那么多病人,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居民[JiMin]把从医院拿回来的一大堆化验单和药物拿到“爱心小屋”,叶老就给他们仔细地解释化验单上有什么不正常,告诉他们得了哪些病,医生[YiSheng]开了哪些药,应当如何服用,还嘱咐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居民[JiMin]要到医院看病[KanBing]之前,也先咨询叶医生[YiSheng],到医院挂什么科,如果是第一次看病[KanBing],就先挂普通号,待各种检查齐备了,再挂专家号,这样既省时间也省钱。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叶老经常去北京各大医院听各种医学讲座,还订阅了多种医学杂志,遇到不懂的及时上网查资料,为当一名“全科医生[YiSheng]”充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年来,叶如陵日复一日,坚持着无偿为居民[JiMin]看病[KanBing]的志愿行为。“社区医生[YiSheng]会继续并永远成为我生活的重心。”71岁的叶如陵说。本报记者 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