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冶金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铜陵有色:四问融资为何融资路一波三折
2009-07-31
“前几次融资计划流产完全是市场变化引起的,是一个市场和公司利益博弈的合理结果。这次可转债融资我们预计能在年底前获得成功。”铜陵有色(000630.SZ)董事长韦江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如果此次可转债发行成功,每年将为铜陵有色节约7900万的财务费用,六年共计约4.7亿,同时将铜陵有色的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从约65%降至55%左右。
  国海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黄皓向记者表示,由于市场还不能确定有色金属的低迷期有多长,无论是防范风险,还是低位扩张,铜陵有色都需要大量现金。另外,证券市场比较欢迎可转债产品,“从过去的市场经验来看,铜陵有色的可转债应该不会发不出去,不过现在转股价格还未定,一切还很难说”。
  2009年7月28日,铜陵有色收盘价24.7元/股,从3月16日至今,累计涨幅超过140%,4个多月的快速上涨为铜陵有色扫去之前的融资阴霾。
  投资置换
  2009年6月底,铜陵有色称拟发行不超过20亿的可转债,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由于铜陵有色此前三次融资计划均告失败,而此次发债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来偿还银行贷款,有市场人士担忧铜陵有色资金紧张。
  对此,韦江宏解释称,“这次融资还贷是因为我们担心未来可能有较大的通胀风险,利用低利率的可转债可以降低通胀给我们带来的高额财务费用风险,同时也为近几年累积的项目做一个再融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皓表示,铜陵有色目前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0%,财务费用相对较高,有着降低财务杠杆率的诉求,但短期货币资金高于流动负债,而且仍处于盈利状态,因此并没有强烈的资金压力。
  韦江宏进一步解释称,此次融资实质是项目投资,之前流产的融资计划中涉及的项目,比如1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项目、4万吨电子铜带项目等已经在着手实施,正在分批建设,而且未来两三年,铜陵有色还准备新上两三个大项目,“现在还银行贷款,也可以说是给近几年累积的项目进行投资置换”。
  融资路一波三折
  铜陵有色此番融资计划起步于2007年10月,当时铜陵有色推出一个不超过11000万股的非公开发行计划,10个月后,铜陵有色更新非公开发行计划,不过最终两个融资计划均告流产。
  “主要是价格原因。”韦江宏表示,第一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不低于27.46元/股,但2007年11月股价跌至27元/股以下,此后一路下跌,第二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不低于14.34元/股,但更新方案后不到一个月股价即跌破14元/股,至2008年10月,铜陵有色的股价更是一路跌至6元/股。
  2008年10月,铜陵有色把非公开发行变更为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此次融资额为20亿,并附带有不超过2000万股的认股权证。
  “债券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年利率1%左右,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另外这次可转债带有认股权证,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热的金融产品,能提高整个方案在资本市场的欢迎度。而且当时的股价已经非常低,而国内股市仍在涨,所以总体上感觉较易为市场所接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10月后,铜陵有色的股价一路缓慢回升,股价似乎已不再是阻碍铜陵有色融资计划进行的因素,但2009年初,由于权证在证券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难以获得审批,第三次融资计划遂再告失败。
     相关链接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株冶集团
    ·振兴规划提振山西信心 晋有色未来更“出色
    ·工信部正筹备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稀土协会
    ·黑龙江省回收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有调整
    ·国家发改委:今年节能减排有八项重点工作
    ·黄金储量大幅增加 2009年黄金产量将达20t
    ·恩菲和FULOR就秘鲁GELENO铜矿进行技术交流
    ·50年来青海投入9.2亿元探明金属矿1.5亿t
    ·河南省要求13家企业储备50万t电解铝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与中煤、中铝、山东黄金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