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李可染遗孀邹佩珠:捐赠之心由来已久 ——中图社
2009-08-10

  “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6月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以来,在观众中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此之前,邹佩珠及其3个子女捐赠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108件、书法作品122件、水彩画13件,李可染遗孀、89岁的邹佩珠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天,邹佩珠和儿子李小可在家中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邹佩珠说,将李可染的画作捐赠给国家是她多年的心愿,是由来已久的想法,绝不是心血来潮之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是在李可染生前的画室进行的,这间不大的画室有个堂号,叫“师牛堂”,李可染双臂合抱的照片就挂在“师牛堂”横幅的下方,他以真诚的笑面对所有人,他的笑容包含一种不凡的气势,也透露出艺术家特有的纯真。这间画室还挂了一幅邹佩珠和李可染惟一联袂之作《虾蟹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佩珠老人精神很好,尽管红色外衣已穿了几十年,还是遮不住她贤淑、优雅的气质。邹佩珠说,1944年她和李可染结婚时,李可染还是个穷教书匠,那时他已身患高血压,走路都摇摇晃晃的。结婚后,他们就被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不仅要养育几个孩子,还要每月给李可染老家寄钱。上世纪50年代,李可染家常常刚到月中,家里就已经没有钱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邹佩珠优雅气质极不相称的是她的那双手,这双手已经变形,非常粗糙。李小可说,为了给他父亲作画抻平宣纸,他母亲的手一辈子没有抹过润肤油。邹佩珠还轻描淡写地说,在大雅宝胡同住的十多年里,家里没有暖气,每年一吨半的煤块,就是她用自己这双手抡着锤子砸出来的。还是靠这双手,邹佩珠成长为挖画补画的高手。邹佩珠回忆说:“1976年,可染为毛主席纪念堂画《井冈山》,一不小心把朱砂颜料挤到画上,急得他犯了心脏病。”邹佩珠一夜没睡,先是用指甲一点点抠掉颜料,再找同样的纸天衣无缝地补上。还是用这双手,“文革”时抄家,邹佩珠把家里的书一页页全部翻过,生怕出现纰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许多观众不清楚的是,邹佩珠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上世纪50年代初就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组的起草和定稿工作,她曾创作出北京工人体育场掷铁饼运动员等著名雕塑。一位澳大利亚女画家很不理解,邹佩珠为了丈夫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而邹佩珠说:“可染想把中国画往前发展一步,这个事别人不容易办到,而他行。我不能为了家庭琐事而耽误他的事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邹佩珠将融合着李可染和她共同劳动的画作捐出,这也是对他们一辈子艰辛劳作的一个交待。李小可说:“展览开幕后,看着一幅幅父亲的画作,我感到阵阵心疼,我不禁回想起父亲作画时的点点滴滴,还有母亲为此付出的巨大心血。所以我认为给这些作品一个恰当的,符合父亲生前愿望的安置,是作为儿子对父亲的交待,是作为一个晚辈艺术家对前辈艺术家的交待,是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对历史的交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小可说:“把这些画相对集中、完整地交给国家,一直是我母亲多年的心愿,把它们交给历史、交给后人,也是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留下一些痕迹。”不仅如此,今后开放的北京美术馆李可染艺术馆还将持续向社会征集藏品,以使艺术馆内容更丰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佩珠说,李可染生前精心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留了下来,是为了日后完整地交给国家。1989年李可染突发心脏病逝世后,她就有了捐赠之心,“可染一生追求‘为祖国山河立传’,我相信这也是他的心愿。”早在十几年前,邹佩珠还向有关部门打过捐赠报告,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邹佩珠有个标准铁打不动,一定要捐赠给有国家拨款的公立美术馆。邹佩珠说:“李可染的艺术不光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把他的作品交给国家放在美术馆,能让后人不断深入了解李可染的艺术,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民族文化。李可染的后人们看到在艺术圣殿中珍藏的这些作品时,也会感到荣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佩珠希望将此次捐献的李可染作品留给后人慢慢研究,“有很多问题我们还没看得很清楚,李可染艺术就像一口深井,越往下挖,越有东西。”而李小可坚信,几十年、上百年后,李可染的后人也一定会认为,此次捐赠之举是明智的。 tujian.org

  本报记者 路艳霞

     相关链接
    ·李可染遗孀邹佩珠:捐赠之心由来已久 ——
    ·甘肃宝贵文化遗产:熠熠生辉的酒泉夜光杯—
    ·《中国新闻周刊》:林风眠伪作谜局——中图
    ·明代内府彩绘本六十载再现京城 ——中图社
    ·乾隆御制玉版创玉器拍卖纪录 以1848万元成
    ·“红色题材”画作走俏拍场——中图社
    ·美飞虎队老兵后代向建川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
    ·民营美术馆的模式:不可大干快上——中图社
    ·在北京,上哪儿做藏品鉴定? ——中图社
    ·台湾收藏家陈进乾向保定军校捐赠七件珍贵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