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本土藏家独立审美意识“觉醒”——中图社
2009-08-10

  今年春季艺术品拍卖第一波行情透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土藏家独立审美意识“觉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嘉德总成交5.41亿元”、“北京保利总成交5.9亿元”……伴随几大拍卖公司的相继落槌,今年内地春拍第一波行情基本揭晓——年代来历明确的传统书画作品交易势头良好,成交率均在八成以上,甚至好于两三年前艺术品市场最火爆的时期。对比之下,西方资金和学术评论引导下的油画、雕塑以及当代艺术品持续被市场冷落。虽然一些作品一再调低价格,但成交率依然无法突破五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当代艺术到传统书画,投资者的市场目标开始转移。有评论家认为这一现象显示了本土买家不再“跟风转”、独立审美意识和投资立场开始“觉醒”。 tujian.org

  以前:跟“洋忽悠”倒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跟着‘洋忽悠’上下倒腾!”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过去本土藏家的盲目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号下,是一些国际炒家“坑蒙”中国买家的点点心计。他们以极低廉价格大量买入中国当代艺术品,再像快餐店炸鸡腿般快速炒作后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还给中国藏家。奇怪的是,如此草率出炉的“艺术”,竟也引得无数藏家“竞折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一位艺术评论家就曾亲历过一次盛况非凡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加了三四次凳子,人还是坐不下,那个狂热像买东西不要钱似的。比如有件作品出自一个当代艺术‘大牌’之手,拍卖师还没有报出底价,就看到底下一大片牌子,价格可以直飙上千万元。有的竞拍者的牌子干脆从来没放下来过,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tujian.org

  更有趣的是,这其中也有接触国际艺术市场较早的本土藏家。他们当然看得懂国际炒家设的“局”。但是,在商言商,有行情也不妨跟着炒一把,这是普遍心理。一位画商私下坦言:“这些画我一张都不喜欢,甚至都看不懂,但能赚钱我干嘛不做。”心浮气躁,独立的审美意识无从谈起。 tujian.org

  今天:我的藏品我做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收藏市场的某种“幸运”,是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到来而来的——西方资金陆续撤出此前狂炒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过去被火热虚高蒙了眼的藏家开始反思:“我的藏品到底谁做主?”今年春拍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思考的现实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24日晚举行的香港佳士德“亚洲当代艺术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通场成交价最高的当代艺术品——蔡国强的《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第七号:再建柏林墙》仅以840万港元(741万元人民币)收槌,这与他的另一件作品《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在同一拍卖行创下7424.7万港元(7350万元人民币)的世界纪录,相差仅不到两年。

tujian.org

  再放眼其他几大拍场,从香港苏富比到内地的保利、嘉德,今春拍卖价格过千万元的当代艺术作品仅张晓刚一幅《血缘大家庭系列》。其余如曾梵志、刘野、王广义、蔡国强之类的当代艺术“主力军”作品的价格,均跌到了百万元级别,甚至出现了“时隔一年,仅剩一折”的戏剧性场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当代艺术品价跌量缩相对应的是传统书画的崛起。“6171.2万元”——5月30日0:20,北京保利春拍最重头的一件拍品——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历经了45分钟150余回合的叫价后,最终以天价被一位国内买家纳入囊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晚,在中国嘉德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买家几乎以同样的热情创造了又一高价奇迹:宋人《瑞应图》经过32次叫价,以5824万元高价成交;同场近17米长的明代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卷经过35轮激烈争夺后,拍出4480万元;其后董邦达的《雪后悦心殿诗意图》也以795.2万元成交。此3件“清宫旧藏书画”以1.11亿元的高价成交,被迅速定格为今年春拍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藏家在今年春拍的表现,表明他们日渐成熟的收藏心态。但也有人担忧,这种刚刚“觉醒”的独立审美立场,是否会再次被市场手段娴熟的国际炒家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李婷

     相关链接
    ·在北京,上哪儿做藏品鉴定? ——中图社
    ·本土藏家独立审美意识“觉醒”——中图社
    ·古玩鉴赏家:文物古玩界“赤脚医生”太多—
    ·收藏家“泼冷水”:有些藏家用“讲故事”设
    ·《清明上河图》传奇:五入宫廷,四次被盗—
    ·北京最早照片“燃灯塔”流拍——中图社
    ·变形金刚敲开“80后”的另类收藏之门——中
    ·古人赏石藏石趣闻:苏东坡用糖块和小孩交易
    ·“秋水夫人”传世古琴亮相拍场——中图社
    ·李可染《韶山》以1624万元拍卖成交 ——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