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风华“80后”承继古老榄雕(图)——中图社
2009-08-10
曾昭鸿用4年时间完成的“中华世纪龙”。 站在曾昭鸿身后的曾宪鹏神态恭敬,这里面有对父亲的崇拜,也有对榄雕这门流传了300多年之古老艺术的热爱。

  广州奇人传

tujian.org

  □姓名:曾宪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年龄:26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社区:南华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绝活:榄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悠长的巷子深处,一对父子不辞辛劳地在小榄核上刻着各种图案,甚至可以用200多颗不足拇指大的榄核塑造出长约20厘米、高6层的龙船。这些令人惊叹的作品就诞生在同福东路上蒙圣19号之一的一间两层小楼内,这里光线昏暗且闷热,但是这对父子却浑然不觉,每天在这里工作至少8个小时。他们就是广州著名榄雕艺术家曾昭鸿和他的儿子曾宪鹏。

tujian.org

  榄雕绝技

tujian.org

  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记者走进曾家父子的工作室,在10余平方米的阁楼里,最醒目的莫过于那艘载誉无数的“中华世纪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现在准备做一艘比这更大的龙凤船。”在父亲的教导与自己的创新下,26岁的曾宪鹏技艺日趋成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年前完成的“中华世纪龙”,长约19厘米,高约9厘米,足有六层,上有两栋楼阁,甲板和楼阁上有近200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船头的龙须纤毫分明,船身的锁链环环相扣,楼阁屋檐上还挂着铃铛,每个细节都精美得让人难以置信。更为奇特的是,米粒大小的窗户可以开合自如。纵观整件作品,却未发现一处拼接镶嵌的缝隙,榄核之间无缝连接,浑然一体。这件作品是曾宪鹏的父亲曾昭鸿用4年时间完成的,“单把这些榄核逐个几乎无缝地镶嵌在一起就用了两年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次父子俩要冲击24厘米的龙船和凤船组合,“去年底开始研究制作,希望今年可以完成!”在2007年以前,15厘米长的船就是最大的了,虽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不知道到底要用掉多少个榄核,但是父子俩充满信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子承父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我就站在这张桌子旁看爸爸雕榄核。”曾宪鹏的工作台就挨在曾昭鸿那张用了几十年、有些陈旧的桌子旁,一新一旧对比鲜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爸爸送给我的第一个礼物,也是陪伴我童年最久的一件东西。”曾宪鹏从工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拇指般大小的榄雕紫洞船,“我非常喜欢这艘小船,还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把它涂成了紫红色。那时候除了我,没有别的小朋友知道这叫紫洞船。”曾宪鹏自豪地说,由于自己对历史十分感兴趣,因此利用课余时间,他仔细研读了四大名著以及各个朝代的历史,“从一件服饰我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是那个朝代的!”这些积累都成了他在榄雕艺术上快速前进的推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宪鹏在某高级技工学校时学的是机械维修专业,2002年毕业后在某公司从事管道设计工作,但是他始终割舍不下对榄雕和历史的热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不学的话,可能这门国粹就要失传了!”就这样,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后就凭借着多年来对父亲雕刻的观察以及自己的绘画和历史功底自学榄雕。但是这样仍旧无法满足他对榄雕的热爱。2008年1月,曾宪鹏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地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到家里跟父亲学习榄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我已经可以放心地将这份事业交给他了。”坐在一旁的父亲已经从事了37年的榄雕艺术,“我想做到60岁。”刚刚过完54岁生日的曾昭鸿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快乐雕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身为“80后”,但曾宪鹏很少出去玩,“休息时我就去图书馆找资料库,或者去博物馆看展览,去野外采风。”父母担心曾宪鹏从事这份工作会与社会脱节,也担心其经济收入太少,“榄雕在市场并不多,目前只是在旅游点和博物馆等地点有销售。”但是执着于榄雕艺术的他和父亲逐渐得到了母亲的理解与支持。 tujian.org

  曾宪鹏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装榄雕的纸盒都是妈妈帮我们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炎热的夏季里,楼下的猫在慵懒地叫着,古老的钟也发出了“咚”、“咚”的声音,而曾家父子还在认真地雕着橄榄核,“如果雕坏了,就像销毁烦恼一样毁掉它!”曾宪鹏笑着说。 tujian.org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什么是榄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榄雕全称为榄核雕刻,以广东地区所产乌榄核为材料精雕而成。据查证,榄雕在新塘等地已流传了300多年,在清代属贡品。

tujian.org

  采写:本报记者 张婧 摄影:本报记者 赵炎雄

    上一篇:民族学家徐松石——中图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濒临失传江安百竹海花号拟申报非遗 ——中
    ·风华“80后”承继古老榄雕(图)——中图社
    ·民族学家徐松石——中图社
    ·曲艺发展:正视旧瓶颈 探索新课题——中图
    ·从故纸堆里抢救出的“昆曲鼻祖”——中图社
    ·史诗巨著《羌风》首演 震撼与感动同在——
    ·“江格尔故乡”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举办那达慕
    ·古城苏州“剪纸风” 秀出传统技艺中国情(
    ·“舞林”高手郑州对决 争夺首枚“洛神奖”
    ·《决战太原》首映 再现解放太原难忘岁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