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十四日晚,著名旅日京剧男旦吴汝俊领衔的新京剧《则天大帝》在上海公演。吴汝俊扮相俊美,并尝试将小生、老生的唱腔用到旦角身上,没有了锣鼓点,罕见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领略了当今“第一男旦”的风采。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月十四日晚,著名旅日京剧男旦吴汝俊领衔的新京剧《则天大帝》在上海公演。吴汝俊(右)的扮相颇具新意,其妆容仍保留了传统京剧的贴片子,又组合了唐代特有的发型,高高的凤冠蔚为壮观。在唱腔上,他尝试将小生、老生的唱腔用到旦角身上,没有了锣鼓点,罕见的表现方式也是传统京剧难得一见的。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tujian.org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四日电 (记者 李佳佳)著名旅日京剧男旦吴汝俊领衔的新京剧《则天大帝》十四日在上海公演。 tujian.org
改了妆容、变了服饰、没了韵白,简化了程式,简化了场面,甚至连京剧的“招牌”锣鼓也“销声匿迹”,挟东瀛观众如潮赞誉而来的“吴氏新京剧”,着实令此间戏迷耳目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汝俊这出《则天大帝》的剧情从武则天称帝始,至其十五年后还政于太子李显结束。剧中,吴汝俊的扮相也颇具新意,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身龙袍相当于一个‘软龙椅’。”其妆容仍保留了传统京剧的贴片子,稍作改动后组合了唐代特有的发型,高高的凤冠蔚为壮观。在唱腔上,吴汝俊尝试将小生、老生的唱腔用到旦角身上,没有了锣鼓点,其罕见的表现方式恐也是传统京剧中难得一见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吴氏新京剧”始终坚持让新京剧姓“京”,其“新”在于大胆引进从人物内心出发带动剧情发展的现代戏剧观念,对传统京剧艺术及某些表现手法进行改革,有些戏甚至去除了武打、龙套、韵白、锣鼓经,注重以程式的稀释换取表演的亲切自然,让程式和技巧为人物服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汝俊一九六三年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梨园世家,九岁随其父学琴,并于一九八四年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京胡独奏音乐会。一九八八年移居日本后创立日本京剧院,艺术重点逐渐移向京剧旦角表演,并创立了“吴氏新京剧”,至今已创作、排演《贵妃东渡》、《武则天》、《四美图》、《七夕情缘》、《宋氏三姐妹》、《则天大帝》等七出新京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番来沪登台,除《则天大帝》外,吴汝俊的《宋氏三姐妹》也将同期与沪上戏迷见面,京津沪名家将共酬申城老少戏迷的如火盛情。完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