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魔术热”可以火多久? ——中图社
2009-08-10

  继综艺娱乐、平民选秀、明星跳舞、全民K歌、益智潮之后,内地荧屏又集体跨入“魔术时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一”期间,留意电视节目的观众不难发现,五花八门的魔术节目在各地卫视频道争先恐后地播出,像安徽卫视的《星光魔范生》、福建东南卫视的《全民大魔竞》、湖南卫视的《金牌魔术团》等。就连央视也于“五一”期间凭借《魔法传奇》跻身这场“魔术大战”。继综艺娱乐、平民选秀、明星跳舞、全民K歌、益智潮之后,内地荧屏又集体跨入“魔术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继播出的各类魔术综艺节目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悬念。东南卫视的《全民大魔竞》将秀场铺展到20多个城市,以平民魔术为主,邀请明星加盟;湖南卫视的《金牌魔术团》并没有花大手笔邀请顶级娱乐明星,而是采取“消化内部资源 推新人”的做法;安徽卫视的《星光魔范生》将魔术表演与明星选秀相结合,并请国际魔术大师手把手教学;央视的《魔法传奇》以魔术师、主持人、嘉宾、观众互动的形式,展示奇幻的近景魔术。而通过央视春晚一炮走红的刘谦成为各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甚至电视台间为争抢刘谦等嘉宾打起了“口水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多家卫视不约而同地相中魔术节目的做法,安徽卫视《星光魔范生》栏目负责人罗法平表示无奈。他告诉记者,安徽卫视是最早请刘谦来做节目的电视台。2008年,《周日我最大》栏目专门为刘谦开设子栏目《看我七十二变》以推介魔术。“那时,刘谦没火,但这档节目收视率很高,没想到,刘谦春晚一火,各电视台都开始扑向魔术。如今,魔术正当红,收视率高,你不做别人也会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场“魔术大战”中,央视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显得胜券在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视的地位是地方台无法比拟的,央视不仅请到了国内的优秀魔术师,还请到了海外的魔术大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荧屏逐渐刮起了“娱乐风”,如今“克隆风”盛行。从最初的“娱乐热”“婚配热”,到风靡一时的“益智博彩热”“选秀热”,再到今天的“魔法热”,跟风模仿成为各电视台争抢收视率的不二法门,由此导致了一类电视节目迅速兴起又快速消亡的现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克隆的节目都短命。”一位电视工作者说,“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不缺娱乐精神,但缺真正的王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导致节目“短寿”的原因之一在于过度供应。如今,一个节目成功了,一段时间内各地电视台纷纷跟风,而如果能有效控制、适度供给,可能就会形成一个“长寿”的节目。但目前的现状是根本没法控制,“文化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过度供给就会贬值”。尹鸿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过度供应折射出来的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原创能力匮乏。魔术节目是否会步娱乐、选秀类节目的后尘?“魔术热”究竟能火多久?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说:“综艺节目这么折腾魔术,生命力也不会持续多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赵凤兰

    上一篇:郎朗:让钢琴走出音乐厅 ——中图社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病中李文华:等我好一些 再一起听新相声—
    ·“魔术热”可以火多久? ——中图社
    ·郎朗:让钢琴走出音乐厅 ——中图社
    ·孟京辉首尝音乐剧不怕挨板砖——中图社
    ·《孟二冬》纪念优秀教师——中图社
    ·武汉江夏区建设谭鑫培公园 纪念一代京剧大
    ·《大地安魂曲》“5·12”首演——中图社
    ·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13日杭城“开
    ·相声名家李文华病逝 圈内群口褒扬低调好人
    ·新版《梁祝》擂响全国地方戏展演“战鼓”—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