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闻联播》“变脸”契机是否来临?——中图社
2009-08-10

  《新闻联播》“变脸”契机是否来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央视“国嘴”换脸报道(上) tujian.org

  罗京,拥有“最为稳重的声音”的“国嗓”,遽然辞世;邢质斌,扛鼎《新闻联播》“一姐”的低调退休。随着《新闻联播》首席主播的接连谢幕,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标志着“国嘴”时代的结束,传统播音风格的落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主持人频频出错,到方静“间谍门”事件、“神医事件”,再至阿丘的《共同关注》被撤,近日央视频频成为舆论焦点。聚焦“千呼万唤未出来”的央视改版的同时,人们尤为关注《新闻联播》“变脸”的契机是否来临。专家预测,《新闻联播》的改版可能集中于专家含量、民间智慧的增加,提供分析型的、与民生相关的信息;提出的宗旨是:“喜人民所喜,急人民所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收视曾仪式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几何时,每晚7点整,《新闻联播》熟悉的前奏响彻千家万户。《新闻联播》象征着最权威的国家声音,而传递这些声音的播音员更被称为“国脸”。他们,与《新闻联播》一体,成为承载中国人集体记忆的符号。

tujian.org

  自1981年7月首次亮相《新闻联播》以来,邢质斌执筒28年之久,成为主持时间最长的主持人。几十年来,她始终保持庄重沉稳的气质、字正腔圆的语调、严肃认真的播音风格,深受人们欢迎,被誉“国嘴”当之无愧。2006年,邢质斌首次捧得中国播音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tujian.org

  “以邢质斌、罗京为代表的‘老一代’播音员,秉承了中央电视媒体传统意义上的双重特性:内容层面的权威性、形式层面的庄重性。”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杜骏飞教授这样评价。他们的面庞铭刻着国家的记忆与形象。他们服饰的颜色冷暖,标志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他们声音的抑扬顿挫,意味着所报之事的轻重缓急。那个年代,他们没有个性,将“我”隐藏起来,力争呈现新闻的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曾经是仪式化的收视习惯。这种仪式感,与国人的‘国家认同’密切相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雄教授表示,“然而,本世纪漫延开的个性主义,让文化以及文化价值一一趋向多元,《新闻联播》仪式感的削弱已是必然。”如今,斯人已逝,罗京于去年8月31日最后一次主持的《新闻联播》化为绝响;邢质斌告老返家纳福,今年6月16日主持的《新闻联播》也终成回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喜看潮流微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1978年1月1日起开播的《新闻联播》,虽然一直承载着“国家形象的代言”、“央视大台风范的体现”等多重价值,但过于固定的传统播音风格,一成不变的主播面孔,还是逐渐产生了收视审美疲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递交了“让《新闻联播》换换人”的提案,“主播结构老化”的问题引发网友热议,要求“换脸”的呼声渐高。6月,李梓萌、康辉加入《新闻联播》,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当时评价:“中国政府有关当下时事的官方立场,由两位面带微笑的年轻人传达出来,的确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2007年12月,海霞、郭志坚全新亮相,《新闻联播》采取“老带新”的做法,四张“新面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播、说、唠、侃、谈、读、诵”等各种播报形式陆续涌现,鉴于《新闻联播》播音员的特殊性质,并非所有播报形式都适用。“新嘴”、“新脸”、“新嗓”的出现,为节目增添了新鲜感与活力。观众普遍认为,新主播更加亲切、随和,同时不失老主播的庄重、严肃的播音风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去是象征国家声音的播音员,现在是注重交流的解释型播音主持,对更多亲民主播的出现,网友的评价是:“不会逊于老一代‘国嘴’”。有专家认为,“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嘴’,比如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都有显现的或者隐含的‘国嘴’,只是呈现的形象、方式不一样。”近年来,《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在微笑的轻松语调里,让人们注意到活泼的发型改变和侧襟衣领等细节,这预示着新的主持风格正在逐渐形成,“而传统的‘国嘴’时代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结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唯有新闻常“新” tujian.org

  “变脸”可能带来的视觉新鲜感固然能吸引观众,备受好评,但《新闻联播》终究是视觉艺术,仅靠主持人让人耳目一新,绝非长久之计,而其中关键是新闻内容的改革,央视的新闻改版方案透露出这个大方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上月结束的第15届上海电视节上,央视各路“名嘴”针对《新闻联播》改版各抒己见,指出新闻内容的改变才是改版的关键。白岩松说,《新闻联播》本身一定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是翻天覆地的。“《新闻联播》毕竟是一个应该承担着严肃、新闻的公信力、更按新闻规律办事的节目,应该按照这些角度去做。”崔永元说,《新闻联播》在内容上的改变更具有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新闻联播》是否“变脸”,专家们表示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杜骏飞教授表示:“从历史演进的视角看,国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新闻联播》自身的定位、职能的设置,是它设置怎样的议题、表达何种新闻理念、达成何种传播效应,而不是形式意义上的噱头或花边。我们期待《新闻联播》能够为建设服务型、效能型、阳光型政府做出应有的贡献。” tujian.org

  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了“变脸”的难处:“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动,《新闻联播》稍作改动,便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各个媒体的前瞻,所以必定有一些‘滞后’性:改革与‘变脸’即使有很好的概念,但落到实处、落到观众的眼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实习生 陈颖

     相关链接
    ·《新闻联播》“变脸”契机是否来临?——中
    ·麦兜“父母”:麦兜的祖宗起源孔子仲尼——
    ·朱军:季老为我改名“朱一军”——中图社
    ·去年中国有2.56亿人走进博物馆 还是太少了
    ·“印象”遍地开花 实景剧是城市营销的双刃
    ·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对季羡林辞世表示深切哀
    ·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确定五个主攻方向——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探秘 尚存众疑点
    ·季羡林之子透露父亲安葬方案:骨灰可能安葬
    ·看赵忠祥老师的第二春:“饶颖事件”娱乐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