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儿艺的“请进来”“走出去” |
2009-07-08 |
|
今年“六一”前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4个剧目20多场次演出在北京和越南河内两地举行,包括益智儿童剧 《小吉普·变变变》和 “变变变”续篇《三只小猪·变变变》、大型视觉舞台剧《十二生肖》以及“镇团之宝”《马兰花》。这表明,中国儿艺近年来致力于将世界优秀儿童戏剧作品“请进来”并让中国优秀儿童剧作品“走出去”的做法已初见成效。
“让世界的儿童在各自的国家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打下中国文化的根基,对未来的中国将起到何等大的作用!将国外优秀剧目和优秀团队请进来,让中国的孩子了解中国以外的优秀戏剧和文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这是中国儿艺作为国家级儿童剧团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说。
典型例证“变变变”
继《小吉普·变变变》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日本道化剧团最新合作的“变变变”续篇《三只小猪·变变变》于5月28日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首演,中日6名演员一起为中国的小观众呈现《三只小猪·变变变》,首轮演出持续至6月1日。6月13日至7月12日的每个周末,由中国儿艺加工排练的中国版全中文演出的《三只小猪·变变变》将在假日经典小剧场开始新的“变变变之旅”。这是中国儿艺又一次将这种短小精悍却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带到中国的儿童剧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只小猪·变变变》延续了《小吉普·变变变》的风格,上半场以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变化成孩子们想象不到的生命体为主,在“变化”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魔术”的元素,3名演员在两块可以滑动的背板后面快速变换站立的位置,令家长和小朋友感到新奇。在下半场,3名演员化身为3只“小猪”,用变化多端的布偶,演绎小猪妈妈不在家的时候,3只笨笨的小猪如何对付凶恶的大灰狼的故事。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日本道化剧团的合作始于2007年。据介绍,中国儿艺一向注重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看到儿童剧,除了让儿童剧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剧场巡演外,还致力于让儿童剧走进社区和幼儿园,以最简单自然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儿童剧中受益。而日本道化剧团近几年来在全世界的演出也都倾向于以最亲近的方式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一起“玩起来”,儿童剧有时候就像游戏一样轻松。鉴于此,经中国话剧研究会推荐,中国儿艺与日本道化剧团走到了一起,将《小吉普·变变变》引进中国并推出中国版。
《小吉普·变变变》已在中国各大城市演出250多场,方便移动的布景让它成为中国儿艺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赴边远地区或灾区慰问演出活动的首选剧目。在家长和孩子当中,“变变变”三个字已经成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小吉普·变变变》看似童趣的表演掩饰不了它的创造力内核所散发的巨大魅力,因此,无论是2岁的幼儿,还是20多岁的年轻人,甚至是陪着孩子走进剧场的老人,都被它的想象力所折服。它也是中国儿艺制作的儿童戏剧作品中适宜人群年龄跨度最大的儿童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二生肖》出国门
中国儿艺在2008年10月主办了“中国儿童戏剧演出周”,引来全国13个儿童剧院团带来了19个儿童剧50场演出。“也许一个戏都没‘走出去’过,但我认为必须有这个第一步,”周予援说,“演出周请了一些国外的演出商走进北京更多地看到中国的儿童剧,让他们先了解中国的儿童剧,目的是让我们早日走出国门。”
时间仅过半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就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中国儿艺邀请悉尼奥运会导演之一彼得执导的大型视觉舞台剧《十二生肖》,首次走出国门赴越南演出。而据了解,澳大利亚等国的“《十二生肖》之行”也在酝酿之中。
中国儿艺有关人士介绍,应越南青少年歌舞剧院邀请,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十二生肖》剧组一行28人在院长周予援、副院长李小刚的率领下前往越南河内,参加 “‘今天的孩子——明天的世界’越南首届国际儿童艺术节”。
5月28日《十二生肖》首演当晚,越南青少年歌舞剧院剧场内座无虚席,越南文化部、中国驻越南使馆有关领导与河内少年儿童观众以及越南同行、华人华侨共同观看了演出。连续4天的演出,现场观众掌声不断,气氛热烈。演出结束后,惊喜的小观众们纷纷涌向舞台献花,并争相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久久不愿离去,激动地说: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第一次看到这么高水平的儿童剧,谢谢你们!我们盼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能够经常来越南演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艺术节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4个国家的演出团以及越南国内的15家艺术团体参加,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十二生肖》是受社会和媒体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演出,被越南媒体誉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十二生肖》演出轰动河内,使河内夏天的热浪提前到来!”周予援说:“这次《十二生肖》很轰动,因为跟越南平时看到的儿童剧完全不同,中国的‘十二生肖’这样一个经典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环保’这个国际化的主题,让越南的孩子们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原创力和公益性
“中国儿艺始终坚定不移地坚守着原创儿童剧的阵地,要实现‘走出去’,就必须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戏剧。我们剧院50多年来常演不衰的《马兰花》证明中国本土的儿童剧创作是充满力量的,祖先留下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希望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挖掘出更多优秀的儿童剧题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儿童奉献优秀的儿童剧作品。”周予援表示。
今年6月,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来说,注定是一个别具意义的月份。除了升级为大剧场版的《小吉普·变变变》和新推出的《三只小猪·变变变》争相呈现外,《马兰花》也亮相国家大剧院,这是中国儿艺继《皮皮·长袜子》之后第二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而广受观众关注的《西游记》第二部也有望在6月下旬推出。鉴于6月是中国儿艺今年推出新剧目最多的月份,中国儿艺正考虑将整个6月作为“新剧推广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6月为参照点,时间往回推,“五一”期间,中国儿艺音乐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连演4场庆贺该剧诞生3周年;3月,中国儿艺神话舞台剧《西游记》第一部参加“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奖。时间向前进,7月12日至10月12日,中国儿艺将继续举办中国儿童戏剧交流活动,并将“演出周”扩展为“演出季”,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将大大加强,其中包括改版后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检验的《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十一”期间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马兰花》。
引进世界优秀儿童戏剧作品之外,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原创力毋庸置疑。更可贵的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该院一直坚持“高品质、低票价”,始终怀着一颗“公益心”。例如,在今年“六一”当天,大小剧场的两个《变变变》全部投入公益,中国儿艺邀请低保家庭、残疾儿童等免费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这也是中国儿艺自2006年建院50周年之际开始一直坚持的“天使之爱‘六一’公益活动”。“六一”结束之后,《三只小猪·变变变》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演出,仍坚持50元一张的低票价。
在《三只小猪·变变变》媒体见面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儿艺在儿童剧衍生产品开发方面有何打算?该院副院长闪增宏说,中国儿艺对此有所考虑,但会把社会效益、公益性放在首位,“我们不忍心赚儿童的钱”。貌似“落伍”的话语,却道出了国家级儿童剧团的“心声”,以至于坐在一旁的日本道化剧团《三只小猪·变变变》导演筱崎省吾通过翻译闻听此言后为之鼓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一直认为儿童剧不应该单纯是盈利的事业,公益性是儿童剧必须具有的特性。”在“2008中国儿童戏剧演出周”的研讨会上,周予援这样说道。他认为,儿童剧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中国有三亿八千万儿童,这个数字是巨大的;而目前全国的儿童剧创作团体仅有二十几家,并且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来参与儿童剧事业,引进多元投资来促进儿童剧的发展,既坚持儿童剧的公益发展,又促进儿童剧团之间有序的竞争。剧目生产能力也需要大大提高,关键是要营造儿童剧生长的健康生态环境。一味追求商业盈利的演出,会把儿童戏剧的样式大大减少,会把儿童剧推进死胡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