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体育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泳联禁止高科技泳衣引热议:不穿鲨鱼皮难破纪录——中图社
2009-08-20

  国际泳联禁止高科技泳衣引来热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穿鲨鱼皮 纪录难刷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科技泳衣即将走到尽头。国际泳联今晨决定从明年起禁止所有高科技泳衣,所有泳衣材料都必须回归传统的纺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泳联今晨在罗马召开的全会上,以绝对优势通过美国泳协的建议,即从明年起禁止所有高科技泳衣。但在明年禁止高科技泳衣之前产生、经国际泳联批准的世界纪录不会作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泳联执委会主任马科莱斯库今晨在会后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向前看,过去的我们已经无法改变。全会的决定表明了我们对于高科技泳衣的态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泳联不仅禁止所有高科技泳衣,并且对泳衣在身体覆盖面的要求也回到高科技泳衣问世前:男子膝盖以上至腰部以下,即泳裤;女子膝盖以上至两肩,即连体泳衣,不得覆盖双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几年来,以“鲨鱼皮”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层出不穷,特别是去年以来,各大泳衣公司的高科技泳衣研发更是突飞猛进,这些泳衣采用全新面料,甚至借鉴美国太空技术,它有助于运动员增大浮力和减少摩擦力。凭借这些高科技泳衣,去年世界泳坛共108次刷新世界纪录,今年以来又近30次打破世界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一年多来,高科技泳衣已成为国际泳坛最大争议。对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泳衣,国际泳联难以招架,许多泳坛人士批评国际泳联无法规范高科技泳衣。许多专家认为高科技泳衣有助于选手提高成绩,是另一种形式的兴奋剂,它违背了游泳运动不借助外力的本质。今年3月,国际泳联曾对高科技泳衣的厚度、浮力和长度进行了限制,5月批准了200多款高科技泳衣。不过如今,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国际泳联决定彻底禁止高科技泳衣,高科技泳衣也将告别世界泳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国际泳联决定泳衣回归纺织物,不过对于纺织物的准确定义,还有待国际泳联今年9月或10月开会讨论后决定。马科莱斯库说:“我们希望尽快结束所有因高科技泳衣产生的争议。”

tujian.org

  新规定并不适用本届世锦赛,选手们在本届世锦赛中仍可身穿高科技连体泳衣比赛,这意味着本届世锦赛很有可能再次见证一大批新世界纪录的产生。不过泳衣一旦回归传统纺织物,失去了高科技的“助力”,借助高科技泳衣游出的世界纪录可能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屹立不倒。美国游泳队主教练舒伯特说:“我认为我们将很难超越这些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高科技泳衣大幅提升世界纪录的情况,英国游泳队竞技主管斯科特提出国际泳联应该在过去18个月中产生的世界纪录后加上星号,以示与其他世界纪录的区别。这个建议得到了舒伯特等人的赞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国际泳联禁止高科技泳衣,各方态度不一。北京奥运会“八金王”菲尔普斯感到高兴,他说:“我觉得这很好。”美国前奥运会冠军盖恩斯则持批评态度,这将影响游泳运动的吸引力,特别是目前各项运动纷纷引入高科技,而游泳却放弃高科技,“这是倒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黄永顺)

     相关链接
    ·泳联禁止高科技泳衣引热议:不穿鲨鱼皮难破
    ·"红魔"降临杭城引发交通堵塞 万千球迷为
    ·世锦赛花样游泳比赛落幕 中国一银四铜创辉
    ·曼联球星鼓励中国青少年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
    ·福格森惊讶曼联中国影响力 称不排除再挑"
    ·谁抢走了奥尼尔送给孩子的礼物?——中图社
    ·辽宁日报:年龄的玄妙 ——中图社
    ·中国花泳队将出征世锦赛 花泳加武术魅力挡
    ·“世界上最艰苦”的勒芒耐力赛首次登陆中国
    ·福建、台湾特奥健儿同台竞技——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