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通过鉴定
不少人认为我国茶叶里的铅是由于茶农种植中过量喷洒农药所致,而有关专家在南方某地发现,茶叶里的铅主要是汽车尾气和煤灰造成的。这是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的成果之一。该项目不仅建立了茶叶、水稻、蔬菜铅污染源的解析技术和相关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发现污染物来源,还创新性地利用牛(羊)尾毛,建立了肉牛(羊)等大型动物个体溯源和电子标签溯源在内的一系列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体系及查询平台。6月28日参加该项目鉴定的专家认为,该研究创新性突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该技术完善后在重点产业加快示范和推广应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污染物溯源技术是指以调查危害物来源或取证为目的的追溯技术。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东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主要产地的牛组织的同位素、矿物元素、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等,确证牛(羊)尾毛可作为建立肉牛(羊)同位素溯源数据库的材料,从而建立了肉牛肉羊同位素溯源判别模型及技术系统;该项目通过猪肉和猪血样品中DNA指纹特征的匹配研究,确证了利曼/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