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食品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贵州省罗甸县渔业产业发展凸现六大亮点
2009-07-28

  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后,在贵州省罗甸南部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1.4万亩的大水面。为抢抓这一机遇,该县以发展库区渔业为主线,以发展、壮大渔业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制定了《龙滩电站罗甸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功能区,使渔业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tujian.org

  一、渔业发展亮点 tujian.org

  (一)库区水产养殖开发方式有了新跨越。自龙滩电站下闸蓄水以来,罗甸库区网箱养殖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精”的跨越式发展过程,现库区养殖网箱总数已达21900口(含拦河养鱼折算网箱数),投放鱼苗896万余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渔业产值和水产品产量有了新提高。200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为4000吨,渔业产值达0.4亿元,占畜牧渔业总产值3.2亿元的12.5%,分别比2007年的633吨、0.0646亿元增长531.9%和519.2%。2009年上半年,实现水产品产量3100吨,产值0.31亿元,占畜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的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水产品加工领域有了新突破。在加快渔业发展进程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效应,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水产品加工新领域,着力增加水产品的副加值。现黔龙食品厂已成功生产出具有罗甸特色的“红河鱼”牌鱼制品,从目前鲜活鱼收购和鱼制品销售情况看,年可收购鲜活鱼240—360吨,销售鱼制品80—120吨,可实现加工流通产值240—360万元,实现了罗甸水产品加工“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水产品销路有了新进展。该县的水产品已经成功打通了贵阳、重庆等省内外销售市场,真正形成了产得出、销得去、卖得好的良好态势。目前,平均每天外销鲜活鱼6车,按2500公斤/车,市场价格10元/公斤计,每天外销产量为15吨,日产值可达15万元。由此推算,年外销产量可达5475吨,年产值可达0.5475亿元。按每吨纯收入4000元计,年可实现外销纯收入0.219亿元;全县有农业人口32万人,仅外销就可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8.73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水产养殖逐步成为移民创业新渠道。为全面实施水面代替耕地的开发式移民战略,使移民变渔民,该县积极鼓励和引导库区移民走发展水产养殖致富的创业之路。目前,在库区从事水产养殖的移民有197户600余人,现已养殖网箱4460口,投放鱼苗130万余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渔业资源保护有了新起色,渔船管理从无序到有序。在渔业资源保护上,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扎实组织开展鱼类增殖放流、非法捕捞打击和禁渔工作。2009年上半年,共出动执法车(船)30余辆,查处电鱼案9起,拆除抬网18铺,没收电鱼机14台、违法销售渔网16铺;并于6月8日在董当乡大小井开展了渔业资源增值放流活动,投放草鱼、鲤鱼苗20万余尾,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渔船管理上,实行渔船证照准入许可管理制度,凡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渔船必须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经登记、检验合格,取得船舶检验证和船舶登记证,并持有效船员证的,方可从事渔业捕捞、生产作业。目前罗甸库区取得渔船证照的渔船共有234艘。同时,还经常开展水上巡航检查,真正做到了“监管到位、检查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有效防止了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酒类行业:洗牌加速强者愈强
    ·济南菜价节前“跳水”
    ·商务部数据: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回落
    ·国家工商总局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
    ·全国食品业援川签约15项目
    ·多少食品加了香精
    ·四川鲜猪肉批发价比省外略高
    ·武汉市场菜价跌声一片
    ·上周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
    ·惠州检疫人员对出口的食品进行抽查监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