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上“菜篮子”青睐泰州“菜园子” |
2009-05-05 |
|
“这种生态种植的黄瓜,又香又脆,上海市民最爱吃了。”27日,市农业开发区一处设施蔬菜基地内,上海蔬菜集团副董事长刘利民捋着一根黄瓜说。
应市政府邀请,上海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及农副产品供应商27日、28日在我市考察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并与相关企业商谈,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水平,扩大在上海市场的份额。
近年来,我市各地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2008年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已达到16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各地突出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和主要大宗农产品上市前都实施产品检测。各地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45个,认证绿色食品154个、有机农产品40个。
考察了市区及兴化、姜堰、泰兴等地的高效农业基地后,上海客商对各个基地的农产品品质赞叹不已。
上海市农委人事干部处处长朱从余表示,上海市区常住人口达到2300万人,每天消耗的蔬菜达1万吨以上,多数源自周边省市。泰州农产品生产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且生产基地距上海只有2个多小时的行程,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上海市场份额。
“没想到家乡现在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农副产品,我一定要让它们更多地进入上海的超市和高校。”原籍兴化的张志明现任上海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主要业务是向上海各大超市及高校配送蔬菜产品。张志明同时提醒有关企业重视产品包装。“上海市民对农产品讲究好看又好吃。”他说,一堆大大小小的西红柿卖不出好价钱,按照规格分类包装的西红柿却可以卖出高价。
“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们的市场摆摊设点,可以免收一年摊位费。”上海蔬菜集团江杨农产品市场总经理唐杏根表示,他不仅要让泰州农产品直接进入上海市场,还要让更多泰州的农副加工产品进入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泰州有20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都可以与我们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市委副书记王守法、副市长丁士宏参加了其间组织的上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