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水稻专家斯里兰卡支农 三月攒下瓶“蚊子干” |
2009-05-05 |
|
“他们的大米还不够吃,种好杂交水稻就不用依靠进口了。”4月29日,支援斯里兰卡归来的广西农科院水稻专家毛昌祥博士,在说到异国的农民朋友时,还在惦记着他们的粮食生产。春节前,接到联合国的“派遣令”,毛昌祥带着蜡烛、蚊香,做好枪弹来袭的防范准备,便匆匆赶赴内战之中的斯里兰卡,开始艰辛的援外之旅——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深入当地,为农业技术人员和老百姓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制种和种植技术。
艰苦支农,攒下一瓶“蚊子干”
斯里兰卡被马可波罗誉为最美丽的岛屿,镶嵌在印度洋上。但在“美貌”之外,这个热带岛国面临着粮食自足难题:因为产量低,老百姓种的稻米不够吃,长期依靠进口,由于多年内战,政府又没有钱实行大米进口补贴。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世界领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探索成功的超级稻,使中国水稻单产提高到每公顷7000公斤左右,产量比常规水稻增加20%以上。毛昌祥曾多次与袁隆平一起出国指导杂交水稻技术,以出色的专业才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相中”。
尽管援外经验丰富,但这次“洋插队”还是让毛昌祥吃了不少苦。他住的斯里兰卡国家水稻研究所招待所,门口就是稻田,被他戏称为“田中宾馆”。当地毒虫肆虐,被叮一口奇痒无比,从国内带去的蚊香片才用几天便“气力”大衰,因为当地的蚊子已经适应了蚊香片。毛昌祥特意把拍死的“洋蚊子”收集起来,3个月竟然攒了满满一只玻璃瓶。
平时,还有毒蛇、毒蝎子、蜈蚣冷不丁闯进他的宿舍和办公室。当地经济较为贫困,经常停电,他出国前准备的蜡烛和手电筒基本没“闲”过。
赤脚下田,战区种稻要带“护身符”
而最让家人替他担心的是,当地恐怖组织活动频繁,路上每隔几公里都有荷枪实弹的军警把守,战备军车不时呼啸而过。一位当地同行的右臂被炸弹炸伤,一直到毛昌祥回国都没能拆绑带。毛昌祥每次外出——包括上街买东西,都要携带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身份证。哨兵盘查时,看到这个“护身符”会很快放行,不会对他进行搜身。
危险的工作环境阻止不了中国专家的热情。毛昌祥除了在办公室与同行交流、举办培训班外,很多工作坚持在野外稻田开展,比如脱鞋下田教老百姓如何高效种植杂交水稻。
“言传不如身教,一定要亲自动手,不教会农民不达目的”。他每个月要下乡十多次,用看得见的变化让农民信服科技。为了保障人身安全,每逢下乡到战区,他都要跟随联合国的护送车辆一起行动。
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的帮助,毛昌祥在一些农户的稻田边划出一小块示范田,挽起裤腿衣袖播种、插秧施肥。当地农民以为播种得越多稻谷收成越好,一公顷水田撒下100公斤种子,但稻苗在拥挤的空间里反而营养不良,长势不好。毛昌祥却是“薄种广收”——在适当的间距播撒优质稻种,育出的秧苗平均有四五个分糵,结穗率高。比肩而邻的稻田一“肥”一“瘦”,在鲜活的教材面前,农民们惊叹连连,学习热情高涨。
驱鸟选稻种,岛国浓浓“中华情”
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尊崇佛教的农民面对啄食稻穗的飞鸟放任不管,眼瞅着禾苗白白受损,快要到手的粮种被鸟儿们吃个精光……
为了解决鸟患,毛昌祥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点子:找来当地渔民废弃的旧渔网,盖在抽穗的禾苗头上,既不伤害鸟儿又阻止了啄食。看到当地农民施肥非常粗放,浪费很大,他还自己动手用木棍和小木片做成简单施肥工具,示范逐行施肥的方法,不但节省肥料而且又快又好。农民们十分佩服,纷纷效仿。
目前,斯里兰卡已经探索用本国的水稻选育杂交稻种。但什么样的品种杂交优势突出,选育的水稻高产又好吃,需要筛选判断——如果不“走运”,得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经历漫长的试验等待。在这节骨眼上,毛昌祥的好“眼力”让异国同行钦佩不已:在田间,他一眼便能看出哪一个品种更优良,为选育工作节省宝贵时间。
中国专家的真诚感动了岛国人民。得到毛昌祥帮助的农民,采来新鲜的椰子、芭蕉、菠萝,用朴实的礼物向他表达感谢。“我一下没什么回赠的,就用相机给他们拍照,再花钱晒好相片送给他们。”毛昌祥说,因为贫困所致,当地农民大多从来没照过相,看到自己的第一张照片非常高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