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是我省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重点县”之一,他们科学规划,多方整合资金2.58亿元,在全县226个村,修建1235公里防渗渠道,完成了43万亩[WanMu]水地的路、林、渠、田、村配套建设[JianShe],基本实现了全县农业节水灌溉[GuanGai]全覆盖,成为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的“样本”。 从 2009年开始,我省先后确定了21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重点县”,累计安排中央及省级配套资金近3.7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近10亿元,用于加强灌溉[GuanGai]基础设施建设[JianShe]、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提高农田灌溉[GuanGai]水的利用率和渠道利用率、转变用水[YongShui]方式、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项目建设[JianShe],可新增或恢复灌溉[GuanGai]面积 91.02万亩[WanMu],改善灌溉[GuanGai]面积89.62万亩[WanMu]。 正是对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的常抓不懈,保证了我省农村河道沟渠的畅通,使得“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和恢复灌溉[GuanGai]面积200万亩[WanMu],改善灌溉[GuanGai]面积500万亩[WanMu],灌溉[GuanGai]工程设施完好率由32%提高到45%。 治水+节水,“浇地”变为“浇作物” 数字变迁:“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GuanGai]面积220万亩[WanMu]。全省节水灌溉[GuanGai]面积达到1200万亩[WanMu],农业灌溉[GuanGai]水利用系数由0.47提高到0.5 农业是用水[YongShui]大户,占总用水[YongShui]量的六成,节水潜力非常大。 那么对于流进田间地头的灌溉[GuanGai]水,又该如何提高节水效率呢?曾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清徐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清徐县徐沟镇高花村的农田里,村民续润明将自家的IC卡插入取水控制器,水便通过井口的塑料管和田间的滴灌设施,缓缓地流向作物根部。老续说:“农田灌溉[GuanGai]使用IC卡,对于清徐农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水贵不说,浪费严重,还经常为争水打架,现在水权分配到各家各户,先买水,后浇地,需要时还可以免费使用村里的节水设施,老百姓都叫好。” 作为太原市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清徐县为解决用水[YongShui]矛盾,建设[JianShe]了水利数字化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全县可利用水[YongShui]资源数量进行了水权初始分配,确定各级用水[YongShui]指标,然后通过安装 IC卡用水[YongShui]计量控制器和机井远程实时计量控制系统,对地上用水[YongShui]和地下水位实时进行监测。截至2010年底,全县19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了初始水权,50个井灌村庄将水权落实到农民用水[YongShui]户,实行了定额管理。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当地农业灌溉[GuanGai]的平均地下水开采量比2004年减少39%。滴灌、管灌、微灌等节水设施的推广使用,使全县井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由2004年的5942万立方米减少为2010年的361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了3.56米。 省水利厅副厅长郭正义介绍,我省在农业节水灌溉[GuanGai]方面,抓住了两个“牛鼻子”,在井灌区,推行清徐县的做法,以初始水权分配、用水[YongShui]计量、实行阶梯水价为核心,建设[JianShe]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用水[YongShui]计量控制监测、工程节水和水权分配等节水体系;在大中型灌区,把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与灌区工程设施建设[JianShe]、数字水利建设[JianShe]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化的调度与运行,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的节约保护。 “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开展节水灌溉[GuanGai]工程建设[JianShe],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GuanGai]面积220万亩[WanMu]。全省节水灌溉[GuanGai]面积达到1200万亩[WanMu],农业灌溉[GuanGai]水利用系数由0.47提高到0.5。全省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实现了止降回升,2010年地下水位比2005年平均上升0.56米。 不难看出,随着开源节流、多措并举,丰产之水已经欢快地流进了农民的田间地头,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