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程抗大旱,没工程瞪眼看,这几年,省里加强水利建设[JianShe],真是抓到点子上了!”初春时节,临猗县耽子镇柳村农民贾冯建看着被黄河水滋润的土地,脸上堆满了喜悦。山西十年九旱,灌溉[GuanGai]对于全省的农业生产十分重要。2007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兴水战略,水利部门全面推进新灌区建设[JianShe]和老灌区改造,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积极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补电价、降水价,使全省实灌面积逐年加大,灌溉[GuanGai]水利用率不断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再次迎来新的重大机遇。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记者在田间地头发现,经过多年的建设[JianShe]和积累,一条条水渠、一座座水闸遍布乡间,完善的水利设施和用水[YongShui]管理机制,让种田的农民更放心。 新建+扩建,“望天田”变为“保水田” 数字变迁:“十一五”期间,全省引黄灌溉[GuanGai]用水[YongShui]量由1.2亿立方米增加到5.8亿立方米。 管路严丝合缝,渠道四通八达,经过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的黄河水蓄势而发,从干渠到支渠、到斗渠,最后流入一块块农田,为河东大地注入勃勃生机。地埂边,正在用黄河水浇地的万荣县农民李二虎看着水流一头扎进果园里,脸上乐成一朵花:“以前用机井浇一亩果树差不多得50元,现在用上黄河水,再享受上电价补贴,浇一亩果园只需30元,省时、省工,美着呢。” 为扩大和恢复灌溉[GuanGai]面积,我省从2007 年开始,相继启动了夹马口灌区北扩、北赵引黄灌溉[GuanGai]、禹门口东扩等多项大中型灌区及泵站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省按照用好老灌区、建设[JianShe]新灌区、改造和修复旧灌区的思路,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建设[JianShe]步伐,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两座大型灌区相继建成通水,十大灌区和六大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5年来,全省实灌面积连创新高,2010年达到1713万亩[WanMu],创历史最好水平。” 把水引进来,还要让群众用得起。2009年,省政府出台补电价、降水价的政策,将提水灌溉[GuanGai]工程电价由每千瓦时电0.269元降到0.06元,水价从每立方米 0.5元降到0.25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灌溉[GuanGai]积极性,引黄灌溉[GuanGai]用水[YongShui]量由2005年的1.2亿立方米增加到5.8亿立方米。 基建+农建,“水到渠成”变为“渠成水到” 数字变迁:“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和恢复灌溉[GuanGai]面积200万亩[WanMu],改善灌溉[GuanGai]面积500万亩[WanMu],灌溉[GuanGai]工程设施完好率由32%提高到45%。 临猗县北辛乡张家坡村,位于临猗县境内最高点,老百姓吃尽了缺水的苦。2009年,村民张奇峰投资700万元建设[JianShe]小高灌,让周边近万亩[WanMu]土地变成了村民梦寐以求的水浇地。他还组织受益户成立临猗县大嶷山农民用水[YongShui]协会,闯出一条农民自主办水的新路子。谈起这些“壮举”,张奇峰乐呵呵地说:“要不是省里提出‘基建+农建’,自己干什么都白搭。” 张奇峰说的 “基建+农建”,是省水利厅为解决田间渠系配套建设[JianShe]工程滞后于大型灌区主体建设[JianShe],使其难以如期发挥作用作出的建设[JianShe]模式上的创新。也就是在灌区泵站、干渠等骨干工程按基建程序开工建设[JianShe]的同时,采用农建形式完成支渠土方工程及斗农渠的建设[JianShe]。这种形式把水利工程基本建设[JianShe]方式与受益区群众的农建形式结合起来,既保障了灌区骨干工程建设[JianShe]质量,又充分调动了项目区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JianShe]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了灌溉[GuanGai]工程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 实践证明,我省夹马口灌区北扩、北赵引黄这两座新建成的大型灌溉[GuanGai]工程依靠“基建+农建”的新机制,已有效解决了百万亩[WanMu]旱塬的灌溉[GuanGai]问题。 但对于遍布三晋大地的每一块农田,又该如何破解“小农水”走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3月22日,世界水日。洪洞县曲亭镇曲亭村村民王根生看着绿油油的麦田感叹:“麦子长得好,多亏水浇得及时,以前土渠不畅又浪费,一亩地浇一次得花60多元,老百姓不敢多浇。去年县里搞节水工程,新修的防渗渠通畅又方便,亩次用水[YongShui]量降低了40立方米,花20多元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