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关系,把握主题,为制定“十二五”规划[GuiHua]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其一,要把垦区规划[GuiHua]与国家和黑龙江省规划[GuiHua]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个融入”。要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高举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伟大旗帜,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自觉肩负起带动示范全省农村农业[NongYe]发展[FaZhan]的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其二,要把“十二五”规划[GuiHua]和“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FaZhan]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十二五”规划[GuiHua]是“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FaZhan]战略阶段步骤的具体演变和细化,是连接跨越、超越两步发展[FaZhan]战略的转折过渡期,是为追求卓越战略步骤打基础的关键期。其三,要把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目标和建设[JianShe]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NongYe]企业集团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目标和建设[JianShe]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NongYe]企业集团是一致的,集团化是现代化大农业[NongYe]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现代管理方式,推进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必须走集团化、公司化这一必由之路。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劳动者素质创新驱动、人力资本驱动和市场安全驱动,将北大荒集团这个未来的世界500强、中国第一农业[NongYe]品牌和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国有企业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NongYe]企业集团,是垦区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的必然选择。其四,要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大民生”工程建设[JianShe]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我们现在积极推进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JianShe]特别是富民工程等,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载体工程。其五,要把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小康社会建设[JianShe]和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NongYe]企业集团发展[FaZhan]战略目标与“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垦区”建设[JianShe]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垦区”建设[JianShe]目标,作为总体战略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和分目标来同步推进。其六,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FaZhan]方针与坚持“三化”建设[JianShe](农业[NongYe]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识到垦区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工业化、产业发展[FaZhan]的潜力在城镇化、经济发展[FaZhan]的基础在农业[NongYe]现代化,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强第二产业,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以农业[NongYe]现代化为动力做优第一产业,坚持“抓城、强工、带农”指导方针,走“三化”协同、联动、包容的统筹发展[FaZhan]道路。其七,要把“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JianShe]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NongYe]示范区”、“新五区”建设[JianShe]有机结合起来。前者是战略阶段性建设[JianShe]目标,是垦区“十二五”优化区域发展[FaZhan]的战略布局,是长远发展[FaZhan]过程中的阶段重点,后者是战略的终极目标,经过跨越、超越两个阶段,达到卓越发展[FaZhan]的较高境界。其八,要把“十二五”规划[GuiHua]与“三大绿色体系”、“七项重大突破”和“八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GuiHua]是北大荒的绿色发展[FaZhan]规划[GuiHua],是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战略体现。搞好“绿色垦区”发展[FaZhan]定位,即建设[JianSh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垦区;发展[FaZhan]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发展[FaZhan]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建设[JianShe]绿色垦区,促进绿色文明。 聚势谋划,科学定位,为搞好“十二五”规划[GuiHua]提供科学依据。垦区目前“聚势谋划”是做好科学规划[GuiHua]的基础,“科学定位”是规划[GuiHua]科学发展[FaZhan]的前导。“十一五”聚势,垦区已具备了跨越前行的大势,聚集了跨越前行的巨大势能。其一,资源优势。垦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缘经济优势。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00余万亩,垦区林地、草原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FaZhan]绿色有机生态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绿色垦区的天然王国。其二,规模优势。经过63年的开发建设[JianShe],垦区已拥有113个农(牧)场、55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703家非国有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2010年,垦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9%;北大荒集团预计突破营业收入1000亿元,位居中国大企业500强前80名;“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北大荒集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NongYe]企业集团。其三,产能优势。垦区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JianShe]和产能积累,拥有4000万亩优质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63.7亿斤,商品粮339亿斤,商品率93%,可保证一亿人一年的口粮供应,被誉为“中华大粮仓”。高标准完善配套的农业[NongYe]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和全程可控的现代农业[NongYe]工艺流程和栽培模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农业[NongYe]劳动生产率(职均生产粮食38吨)和科技贡献率(67%),粮食和畜产品产能优势明显。其四,产业优势。垦区已进入到工业化中等发展[FaZhan]阶段,围绕米、面、油、乳、药等十大主导产业,依托以18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群,构建起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业[NongYe]工业化体系,拉动垦区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其五,品牌优势。从2005年前只有“完达山”一块中国驰名商标,增加到“北大荒”、“九三”、“完达山”、“丰缘”等6块;“北大荒”品牌价值量连续4年,一年翻一番,2010年突破200亿元,位居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5位,成为我国农业[NongYe]第一品牌。其六,开放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果丰硕。现垦区的产品已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贸合作触角已遍及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先后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朝鲜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开展种植、养殖、采矿和森林采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七,保障优势。全覆盖的农业[NongYe]保险体系,把农业[NongYe]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全覆盖的社保体系和农业[NongYe]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业[NongYe]职工和产业员工的利益。城镇建设[JianShe]功能完备,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信、电力、电视等公益事业配套发展[FaZhan],现代社会化服务型产业规范,人居环境良好,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八,区域优势。垦区领先的先进农业[NongYe]生产力、蓬勃发展[FaZhan]的社会事业和发达的产业带动功能,形成了明显的外溢性区域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NongYe]示范区、“三个垦区”(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建设[JianShe]、场县共建和“32111”重点工作为标志,垦区在全国示范引领现代化大农业[NongYe]建设[JianShe]和示范带动全省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发展[FaZhan]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九,体制优势。垦区现行的内部政企分开、系统管理的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诸多体制优势,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是保障和促进垦区发展[FaZhan]独具的组织优势。其十,政治优势。60多年来,垦区的开发建设[JianShe]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始终得到全国人民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始终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扶持。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和北大荒先进文化,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所有这些都是北大荒奋力前行的巨大政治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