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0-06-11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制定并实施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要求,农业部针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和农业发展需求,制定颁布了《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是强化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农业知识产权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涉农专利、商标、版权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农业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名牌,培育区域性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知识产权优势,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转化增值能力,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促进农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最佳途径。经过多年发展,以植物新品种为重要内容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工作体系逐步建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加,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转化能力不强,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专业人才短缺,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把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加快推动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基本完善,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比较健全,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使农业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日趋显著。

  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制度建设和主体培育是关键环节,要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一批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加速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等措施,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专利、品种权、涉农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集成应用和综合转化,打造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科技不能自主创新,就不能从源头上掌控农业产业发展安全,也就没有路可走。实施和推进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任务艰巨,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确定的各项举措顺利实施,使农业知识产权成为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引擎和驱动力。

     相关链接
    ·农业部加大五项措施扎实做好西藏的飞蝗防治
    ·各地大力推广小麦“一喷三防”增粒重 夺丰
    ·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抓好早稻生产和
    ·立足热带农业事业发展需要 热科院进一步深
    ·推进奶业产业一体化是构建我国奶业持续健康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进一步提高科学防控群防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介绍我国生物科技与产业
    ·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抓好早稻生产和
    ·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 提升农业企业的超强
    ·立足热带农业事业发展需要 热科院进一步深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18室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