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据俄罗斯国家广播电台报道,约100名俄军内政部士兵乘车在北高加索地区遭到武装分子的伏击,俄军一辆装甲运兵车和两辆卡车被损坏,两名俄军士兵在袭击中身亡,另有9人受伤。但印古什反对派网站援引“内部消息”称,约50名俄军士兵在伏击中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自第一次车臣战争以来,俄军部队便不断遭到当地武装分子的袭击。而对驻伊拉克美军来说,伏击战更是恐怖的“死亡陷阱”。因为在死亡的士兵中,绝大部分是在伊拉克武装力量精心策划的伏击战中身亡的。难怪美军第1装甲师师长曾心有余悸地承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伏击战更可怕的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种古老的战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伏击俗称埋伏,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曾广为运用。《孙子·势篇》即载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北宋时的《百战奇法》也有:“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的记载。伏击战斗理论随着战争的实践而逐步发展。作为对运动之敌袭击的一种样式,预先将兵力隐蔽埋伏在敌必经道路的翼侧,待敌进入预定地区,突然攻歼敌人是伏击的基本战法。 tujian.org
伏击战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待伏,是在侦察到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待机歼敌。诱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设伏,然后用少数部队诱敌上钩,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给予沉重打击;或者假攻一个点,引诱别的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的增援部队,即“围点打援”。伏击的对象,主要是敌战斗人员较少的运输队、汽车、火车、船队和零星小股分队,以及饥饿与疲惫不堪的战斗部队,以便速战全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弱胜强的重要手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用伏击战打击运动的敌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冷兵器时期,伏击战斗主要在险关要地埋伏或用谋诱敌,以弓箭、弩和白刃格斗歼敌。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齐国孙膑用减灶示弱,诱伏魏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获全胜,魏将庞涓兵败身亡。 tujian.org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广泛运用伏击战法,屡胜强敌。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以一部兵力围攻陕西甘泉城,吸引延安国民党军南援,主力在劳山设伏,歼灭了第110师大部。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山地预先设伏,待敌进入伏击地区后,堵头截尾,向敌两翼实施猛攻,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余人。同年10月26日,八路军第129师于七亘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两日后,又在同一地点再次伏击,两战皆胜。1947年,西北野战军巧妙运用伏击战法,在青化砭待伏、羊马河运动伏击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