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内清洁能源蓄势待发
2009-05-05
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指出,解决国内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应考虑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将满一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来自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等三个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来回顾并展望国内清洁能源的发展。   太阳能:降成本迎挑战
  企业视角在西班牙的旅游胜地穆尔西亚,一座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由中国企业建造。负责该项目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公司总经理朱元昊告诉记者,这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最大的项目之一,更重要的是,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带有“上海电气Topsola”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标志。   2007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将不同寻常。众所周知,德国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随着该国政府每年对可再生能源降低5%补贴措施的实行,国内企业将面临不小冲击。朱元昊表示,“穆尔西亚项目的顺利开展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开拓更多的西班牙项目。”据了解,交大泰阳驻西班牙代表处和服务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而在技术方面,明年交大泰阳将加大对薄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研制的投入,逐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本。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光伏市场,朱元昊则认为,“降低成本和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应当双管齐下。”   专家观点“明年,原料紧缺将严重影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晶体硅。”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崔容强教授对2007年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动向做了判断。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有三类电池板,包括晶体硅、薄膜和聚光。其中晶体硅电池板占据产品主流,但薄膜的发展速度更快。而学界对于是否发展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聚光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硅晶体电池板的面积,从而降低成本。但崔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聚光装置不能利用天空中的散射光能量,加上传动装置的维护费用和能耗,反而会增添成本。从长远来看,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仍有巨大的降价空间,而现有的聚光材料已不太可能大幅度降价。   对于最近“德国光伏市场趋于饱和”、“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遭遇寒冬”的报道,崔教授认为,德国的光伏发电量还不到该国总发电量的1%,“现在只是在某个高位价格上出现了饱和的假象”,他说,“如果产品价格降下来,包括德国在内的国际光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光伏发电产品的成本正以每年5%到10%的速度下降,而光伏转换效率则以每年0.2%左右的速度在递增。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太阳能发电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生物质能:突破三大瓶颈

  企业视角2006年,国内生物质能源业的发展称得上“风风火火”。以河南天冠集团为例,在燃料乙醇方面,今年8月集团下属的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承担的“酶法纤维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正式立项;而其与同济大学合作的生物柴油国家863项目已在年底前立项,另外,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的上海工厂也在积极筹备中。   公司研发部经理史吉平向记者坦言,未来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化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原料、价格和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原料来源始终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首要课题。目前,燃料乙醇的原料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家也鼓励通过甘蔗、木薯、甜高粱等作物来生产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已建成了自己的农业基地,包括位于河南的200万亩甘薯基地和200万亩玉米基地等。明年,公司还将通过向老挝进口木薯等途径来解决原料问题。据透露,原料基地和生产示范工厂的建设将是其2007年的一大工作。另外,在技术上,天冠还将加大秸秆制燃料乙醇的技术攻关。   目前,国内生物质能的生产企业仍需要依靠国家的补贴政策才能够赢利。在史吉平看来,通过原料种类的拓宽、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的研发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专家观点国内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最大质疑来自“粮食安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颜涌捷教授告诉记者,根据实际国情,运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路径。   据了解,纤维素制乙醇主要有3个步骤,包括收集原料、预处理和水解。其中水解最为关键,可以采取酸法和酶法两类方法。酸法就是利用酸对秸秆等植物纤维进行水解。颜教授表示,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居高不下的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目前,酸法制取乙醇的成本为每吨5500到6000元,高于现在市场上每吨5000元左右的乙醇价格。他认为,未来燃料乙醇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工艺的改进上,包括降低预处理、酸法和酶法水解的成本;减少蒸馏部分的能耗;同时在水解过程中考虑利用热量的最优化。另外,种植芒草等能源作物的方法也在探索中。   洁净煤:加大自主创新

  企业视角在云南小龙潭电厂,由上海锅炉厂负责建造的3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锅炉已经投入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