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环氧网2007年9月21日讯 我国环氧树脂覆铜板业国际竞争力弱、政策扶持不可少。环氧树脂印制电路板及环氧树脂覆铜箔板行业,一直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其产品也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环氧树脂覆铜箔板是列入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委制订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产品。不过环氧树脂覆铜板产业也是贸易逆差较大的一个行业,受原材料价格涨价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利润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基于这一现状,专家建议国家该在政策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外贸逆差不断增加。我国大陆覆铜板1991年以来的历年产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较上年增长16.73%,达2.39亿平方米,是1991年的49.8倍、2000年的3.73倍。我国近2年有1/4多的环氧树脂覆铜板出口,而内销部分供应了市场总需求的近2/3,有1/3由进口产品供应。1999年~2006年覆铜板历年进出口量、进出口额的比值和贸易逆差数据则显示:在2001年以前,我国进口覆铜板虽然数量一般为出口量的2倍,但进口额一般为出口额的1.8倍左右,但从2004年开始,虽然进口量下降为出口量的1.6倍左右,但进口额却增长为出口额的近2倍,外贸逆差每年都要突破一个整数亿的大关,预计2007年又将会突破7亿美元大关。
我国环氧树脂覆铜板在产量方面,基于外资为主的局面,如果国家产业政策能够继续稳定住外资,则未来产业大国的地位仍会维持,但如外资流向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则情况十分严重。在市场占有格局方面,基于进料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现实,如果限制覆铜板的政策继续向禁止加工贸易的方向转变,则随着外资的退出,我国真正进口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而内资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种政策转变,势必使我国覆铜板业在“十一五”期间向强国迈进的趋势发生逆转,最终危及整个电子产业。
专家表示:未来两三年成本继续攀升。以环氧玻璃布基覆铜板为例,其3大原材料的成本,即铜箔、电子玻璃布和环氧树脂的成本占了生产成本的80%以上。自从2005年铜箔价格由4万元/吨~5万元/吨上涨到10万元/吨上下后,目前所有期货专家都一致认为今后铜材期货走势仍将继续震荡走高,铜箔厂由于铜材供货不足而减少产能,更加剧了铜箔价格的上涨。2007年初至今,铜箔价格总计已上涨25%,预计在今后半年内仍将维持宽位震荡走高的趋势。电子玻纤布由电子玻纤经纺织而成。近年由于电子玻纤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玻纤纱价格一再调高,玻纤布厂全面跟进,今年累积调涨约10%,大宗使用的7628布更是调涨15%~20%,在市场需求畅旺下下半年仍有调高的机会。 环氧树脂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经化学反应合成。由于2大主要原材料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供应紧张,加之苯、甲醇等原料因产量减少价格亦高涨,使环氧树脂2007年上半年售价调高约3%。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能源比例近年上涨已众所周知,由于覆铜板商品编码处于铜材大类中,限制铜材出口的政策连带着这种电子产品列入限制类中,出口退税率降低,自然管理成本也要上升。由上分析,覆铜板的生产成本在近二三年来上升的趋势,估计在未来二三年中仍将继续。
环氧覆铜板的出厂价格及市场售价基本一致。按上述原材料价格涨幅及各类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2007年上半年覆铜板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增加约在12~18%之间,迫使覆铜板调高售价。因为覆铜板的用途是唯一的,只能制造印制板,不像上游材料尚有其他用途,所以在产业链的价格传递过程中,覆铜板处于一种上、下夹击的困境之中。2004年以来覆铜板的(进)出口额/(进)出口量的比值数据表明,该比值与进、出口价格直接相关。目前主要原材料仍将依赖进口,按2006年我国共计生产刚性覆铜板2.298亿平方米估算的铜箔需求量约12万吨,而国内铜箔总产量约8万吨,出口了3.9万吨,只能内供4万多吨,所以2006年我国共计进口了10万吨铜箔,即国内市场共消耗铜箔14万吨,其中2万吨用于多层线路板、挠性覆铜板、锂离子电池等。
铜箔依赖进口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国内铜箔业的现状,不仅仅是数量不能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质量稳定性和品种结构不能满足覆铜板的要求,所以即使将铜箔的出口全部限制,也不能改变大批进口的状况。,这种状况可能于2008年得到缓解。第二,在我国内地的10多家电子布厂,只有2家属于内资,其他大部分为台资,还有港资、法资、德资各1家,其中产能最大的建滔、宏和,基本供集团内部的大型覆铜板企业使用。第三,就品种结构看由于技术和投资原因,目前我国内地电子布厂生产2116型以下薄布和开纤布的厂家不多,而这些品种恰是覆铜板使用量越来越大的品种,这些品种绝大部分为进口。第四,电子布行业也大部分从事进料加工贸易,所以覆铜板用电子布,虽然原产地在我国内地,但大部分仍以进口形式采购。
按2006年我国内地共计生产1.364亿平方米玻璃布基和0.22亿平方米复合基覆铜板以及多层线路板用粘结片估算,约消耗电子布8.5亿~9亿米,而我国内地电子布产能也约接近8亿米。其供求缺口似乎不大。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