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电气设备机械年产值超过60亿元
2009-05-05
以专业化、标准化为特色的电气设备机械结构行业,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2007年业绩骄人。为适应市场需求,很多企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新增生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设备投入2000余万元。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气设备机械结构分会统计,近五年来,电气设备机械结构行业大力提升专业化生产,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规模市场和制造能力。目前全国专业生产电气设备机械结构产品的企业达300家以上,年产值超过6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该行业是电工行业的新兴领域,主要生产高低压电器机柜等电工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撑电器、电子元件的构体或构件。而对于电气设备而言,机械结构是除电器、电子元件之外最重要的基础构件。
  相比于国际同行,该行业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就已形成专业化的制造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专业化制造的电气设备机械结构产品的产量十分可观。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并跟踪国际同行发展,于1985年组建了国家标准化管理机关直属的专业标准化组织“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为适应市场需要,于2006年成立了电气设备机械结构分会,涉及机柜、机械辅件和电器辅件,以及门锁铰链等行业。

  过去的一年,该行业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坚持用技术标准规范并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在规模化、专业化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指引下,行业抓紧机遇快速发展。目前,在质量上、安全上基本满足了电力设备的需要,并且在积极探索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尝试国际市场的挑战。
  首先,用国家标准规范低压机柜的产品质量。通过《低压机柜》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促使不少企业在提高质量方面采取措施,练好内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其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对多项新品项目组织了深度开发。SDK3、SDKM等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机柜产品和银铜合金电器联接插件等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了解,行业发展迅速。目前,生产高低压机柜前十名的浙江万控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公司结构分公司、浙江振宏成套柜架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天翔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天港箱柜有限公司、慈溪市奇乐低压电器厂、浙江南洋电器成套有限公司、武汉通源电气结构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天翼电气成套结构件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天越电气有限公司等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浙江温州中意锁具电器有限公司、宁波三龙电气有限公司、温州德源电气有限公司、温州市国通电器有限公司、慈溪市奇乐低压电器厂等企业已进入电气辅件和机械辅件行业前五名;宁波生久柜锁有限公司、温州磁力海坦有限公司、浙江温州中意锁具电器有限公司等,已成为制造门锁柜体的排头兵企业。相关链接: 电气设备机械结构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外同行对其技术标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


  对于电气设备而言,机械结构在产品性能上可起到保证电器、电子器件产品正常工作、防护人身安全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承受电气应力、机械应力、热应力、实现设备的防护等级,以及防护设备的环境影响、电磁影响、地质影响等。
  在产品制造上,国际上上世纪70年代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企业采用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机械结构。电器品机械结构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比起电子类产品来要晚些时间,在1995年初步形成。从2000年开始,市场逐步推广采用国际标准的专业化产品。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