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史上最严厉的《国八条》房地产调控[DiaoKong]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前向社会公布当地房价[FangJia]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这一度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事,然而截止今天已经3月28日了,全国目前只有40个城市左右公布了自己今年的房价[FangJia]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在目前已公布的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中几乎是“涨声一片”,没有一城提及“降”字。不过还有最让人失望的,那就是在各城市已公布的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中,涨幅或低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或低于当地生产总值增长,或直接把目标[MuBiao]定在了10%和13%这样的高度上,就连涨幅最小的兰州都允许2011年房价[FangJia]涨幅不超过9%。 这样的目标[MuBiao]一公布,开放商自然是欢迎的。这比起来前不久他们精心炮制和编撰的各种由于限购而破碎了家庭梦想、破坏了刚性需求、影响了年轻人的未来等等感人案例和事迹可要给力多了。很多学者也难掩失望的指出,这样的一份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分明就是涨价目标[MuBiao],在此目标[MuBiao]的指挥下,怕是房价[FangJia]数据在2011年还是要一如既往的涨下去,各地群众还是会中国特色的买不起房。 确实,我们分析一下10%到13%这样的涨幅控制,略行计算,在年增长10%的情况下,几乎7年我们的房价[FangJia]就可以完成翻番的增长,但除了统计局的数字,我们谁敢肯定我们的收入在7年内就可以完成翻番呢? 而整个过程也恰如李敖的“三轮车追汽车”一说,在双方加速度相等的情况下,三轮车自然是被汽车甩的越来越远。只不过由于基数相差过于悬殊,我们的老百姓这次成了货真价实的“自行车”,而房价[FangJia]变成了一辆“法拉利”。我们以北京市一套比较起来算便宜的住宅200万元计算,同时参照北京2010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9万元,我们再大胆的按一个家庭双职工一儿童年入10万元计,在经过了10%的增长后,房价[FangJia]涨了20万,该家庭收入却只增长了1万。这样算来在他们不吃不喝不买卫生纸的情况下,每过一年,他们就不得不多付出两年的收入才能买的起房,这无疑是对各地提出的房价[FangJia]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莫大的讽刺。 事实上,上文的计算还是很宽松的了,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与当地房价[FangJia]比远甚于上面的10:200。那么怎样的数据才可以实现群众的买房梦呢?有很多学者认为6—8年的收入来购买住宅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姑且以十年作为参数,仍以200万的房子和10万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来作为起始值。经计算,仍在他们不吃不喝且保持年收入增长10%的情况下,十年来他们收入总计可达到175万,所以要实现十年购得住房一套,房价[FangJia]非但不能涨,也不能等,还要以每年1.5%来下降。而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支出和CPI的上涨,以及孩子教育经费的问题,还有我们的计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恐怕要满足居民十年收入可购房,在未来十年中,地方政府把房价[FangJia]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定在逐年下降5%—7%倒显得靠谱些。 当然也有人提出,房价[FangJia]没必要降,收入可以房价[FangJia]涨幅一倍的速度来增长,这样群众也会有能买得起房的时候。但事实是,在房价[FangJia]已经严重脱离了群众购买力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是很荒谬的。按上面的案例来计算,房价[FangJia]年涨幅5%,收入年涨幅10%,这个能买得起房的时候将会是在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候他们的孩子也该要买房了,真是个万恶的循环。 笔者认为,既然中央提到的是“调控[DiaoKong]”二字,那么地方政府就应该不能光是“控”,还要有“调”的动作。以目前这样怕完不成任务被约谈而放宽目标[MuBiao]的态度来看,显然他们大多是不明白房价[FangJia]调控[DiaoKong]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买得起房的。那么也必然只会是从数据上对群众负责和糊弄而已,不会真正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此下去,只怕那3600万套保障房也会流于“保乌纱”的形式而已。 今天已经是3月28日了,离国务院规定公布调控[DiaoKong]目标[MuBiao]的大限还有3天的时间,在看腻了涨幅控制的目标[MuBiao]之后,我们也希望有城市敢于站出来,定个降幅目标[MuBiao],也算让我们开开眼吧。 王亚煌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