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东部地区消费、工业生产增加值、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增速均逊于中西部地区。一时间,有关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后劲乏力的担忧和讨论开始升温。改革开放30年,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最具活力的龙头,难道国内经济发展格局已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阶段?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往往都具有全局性,一兴俱兴,一衰俱衰。从工业经济的增速来看,上半年西部、东北、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9%以上,而东部地区仅增长15.73%,创造了近几年的新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3.2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冷热更具敏感性,随着近期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发展的降温,受到的冲击自然最为明显。因此,仅从上半年的表现,还不能认为东部地区从此进入低“加速度”发展阶段,但这个苗头应引起警觉。尤其是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东部地区的石油和化学工业更应早准备、早动手,在产业调整和升级中实现第二次飞跃,才能继续引领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继续大发展,再沿袭过去多上项目、追求规模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现实已经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了根本的改变,一是资源、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优势已向中西部转移;二是日益紧迫的节能减排压力已不允许东部地区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再扩大摊子。近两年,大范围推进的太湖流域关停小化工、小印染、小造纸、小电镀等企业的环保风暴,已经让东部地区的“两高一资”产业深感“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么,东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图强之路在哪里?与悲观的论调相比,笔者认为这反而是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产业调整升级、在更高层次继续领跑全国的难得机遇。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产业调整升级,但惟有东部地区基础和积累已经完备,同时自身需要也更为迫切。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和国内经验,东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惟有比其他地区更加注重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从生产基地向研发中心和智力资本输出中心转变,多出创新成果,才能继续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产业资本投向的目标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