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慌抛售引发浓硝酸价格旺季急跌 |
2009-05-08 |
|
8月下旬以来,江苏、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广西等地陆续传来硝酸价格滑坡的信息。 浓硝酸市场在传统旺季走出价格下行的路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是不少大型硝酸企业安排在8月份停车大检修,如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兰州公司西北分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学公司等,市场浓硝酸资源会大量减少;二是8月份是硝酸全年产量最低的月份,在正常的供需平衡关系上,历年都是需求最旺、供需矛盾最大的月份。即使是5~7月份硝酸市场价格异常、走出了历史上井喷式的价格上扬曲线,但多数人认为:正常的价格回归,也应该在9~10月份以后,而不应该是在本该市场最火暴的8月份。 8月中旬前后受奥运会影响,北方硝酸市场出现价格回落现象,但当时还是局部区域性的,南方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8月下旬以后,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低价硝酸像瘟疫一样,迅速传导到全国各地,南方各硝酸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了市场销售的压力,库存急剧升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传导性的价格跌落。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发生如此大的预期偏差呢?初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供需平衡的时间差。奥运引起的化工行业特别是硝酸下游的苯胺、对硝基氯化苯、邻硝基氯化苯等行业大面积减产或停产的情况,多发生在7月至8月中上旬,硝酸行业感受到需求不足的压力是在8月中旬以后,有计划实施停产大修或因库存较高被迫减产的企业行为大多是在8月下旬。需求大量下降的时间在前,硝酸产量削减在后,有一个月的时间差,市场还没有时间得到反应。 tujian.org 二是市场恐慌心理驱动。由于北方市场的压力向南方传导有一个时间差,加上需求不足反应到市场也有一个时间差,部分信息不通畅和对市场缺乏判断能力的企业难免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估计不足,一旦出货困难,就难免产生恐慌心理。加上前期硝酸价格涨速过猛,也给很多人造成“急涨必有急跌”的心理预期,一旦市场出现变数,就认为市场拐点出现,纷纷急逃,恐慌性竞相降价出货。 三是“买涨不买落”的商业心理。越涨越买、越跌越不敢买,这是任何商界交易的通则。价格越落,越没有人敢多进货;越不进货,越降价,恶性循环。 四是后奥运效应。这指的是奥运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自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因交通安全管制,大量的化工产品滞留在生产地无法流通,导致生产企业胀库、需求企业断炊。加上缺煤、限电等原因,减产、停产的化工企业面积在河北、山东一带高达80%~90%。山东、河北以外的其他地区虽然没有受到直接冲击,但由于化工产业特有的链性关系,上述影响传导到南方各省时,大约经历了15~20天。由于上下游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到8月底,江浙流域的大批化工企业也开始相继减产或停产。如果把今年5~7月份化工市场多数产品价格狂飙的现象比作“提前支出”的话,那么8~9月份这些高端价位上的产品纷纷出现价格回落,就应当是一种后奥运阶段的低谷效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是整体经济回落的大势。今年由于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加上后奥运效应,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包括浓硝酸在内的很多化工产品价格在近一个月内都出现了迅速回落的趋势。如前期涨势最猛的硫黄,目前价位已经由4~5月份的5000~60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4500~4600元/吨;硝酸下游产品苯胺的价格也由原来的17000~18000元/吨降至现在的12000元/吨上下;尿素价格也在逐步回落。 目前的硝酸市场不是价格问题,而是需求问题。奥运虽然已经结束,但受奥运影响停产的下游企业还没有完全恢复生产。由于下游橡胶助剂等产品销售不畅,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加上电煤等资源的缺乏,开工率很低,因此苯胺装置开工恢复很慢。另外北方汽车运输通道还没有打开,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的禁运令还没有解除,所以硝酸下游需求也没有完全启动。 但是硝酸行业也大可不必乱了阵脚,竞相恐慌性攀比降价抛售,因为国内浓硝酸市场资源在8月下旬已大幅减少。如占国内生产资源20%以上的浓硝酸企业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其年产50万吨硝酸装置已于8月23~28日实施停车检修,商品酸的投放量至少减少1万吨以上;中石油兰州公司西北分公司年产15万吨浓硝酸装置8月26日已正式停车,计划停车20天;山东海化硝铵厂年产10万吨浓硝酸装置也于8月25日停车,计划停车一个半月;河南新乡永昌老系统年产5万吨硝酸装置也已停车,现有开车的新系统因库存过高而减产,目前负荷只有70%~80%;山东华阳迪尔老系统年产3万吨硝酸装置也已停车;山东联合化工老系统硝酸装置8月初已经停车,新系统也因出货困难,日减产80吨。 tujian.org 应该说8月下旬起,整个浓硝酸行业的产量已经下降了许多。尽管短时间内市场尚看不到反应,但国内装置这样大范围、大面积的减产停产,其效应很快就会在市场上显现出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