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金山第二工业区),努力发展石油化工的中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及化学新材料,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被列为上海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上海市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并朝着打造精细化工绿色园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迈进。园区相继引进了美国雅宝、德国汉高、德国朗盛等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国内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也落户园区。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化工园区,探究了该园区实现大发展的秘诀。 得天独厚的“两牌”优势 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是上海市政府规划的全市惟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是拥有“上海制造”这张名片。采访中,金山区金山卫镇党委书记、园区管委会主任余旭峰谈到,园区发展的关键是要明确“依托大化工,服务大化工”的宗旨,打好“上海”和“精细化工”这两张王牌。 “两牌”优势是园区区位优势的深层延伸。该园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东临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依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接壤,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目前,金山区制造业发展布局已经形成了金山工业区、朱泾工业园区、枫泾工业园区三大板块,可依托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两大化工基地的产业优势寻求大联合大发展,与两大化工区在大的范围内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可以直接得到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基本的化工原料支持,尤其是可以抓住当前上海化学工业区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上海石化80万吨/年乙烯发展的大好机遇,为园区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争取原料保证。园区已经并将继续加强与上海石化在公用工程、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使两大化工基地物料管道互相连通,以实现依托大化工、服务大化工的双赢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端产业的定位优势 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即以精细化工为产业引领,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基地。主要集聚用户覆盖率广、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精细化工产业,生产各类催化剂、助(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等目前尚未形成规模而市场空间广阔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随着精细化工领域一批知名和品牌企业落户园区,产业高端化定位的成果正充分显现。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108家海内外企业入驻,形成了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的良好局面,以及碳五延伸产业链、环氧乙烷产业链、丙烯腈产业链、聚氨酯产业链等。聚集园区的涂料、农药医药中间体、催化剂、助剂企业,使企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自诞生之日起,就遵循打造“安全、绿色、生态”园区的发展理念,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相田强调:“既然是国际化的,那绿色环保就是首要的。”园区由国际知名的新加坡邦城规划公司进行总体规划,园区绿化面积达20%,水面面积达7%。园区在招商中突出安全、环保、效益三原则,企业入驻园区须经各路专家严格把关。 五个“坚定”的服务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的发展战略是:举全区之力,依托联合发展,立足自主配套,坚持效益优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园区发展在经历了2002~2005年的起步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2006~2010年的跨越阶段。园区形态已经成熟,三大公用工程基本完成,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清洁生产全面覆盖,循环经济充分显现,经济效益迅速攀升。截至2007年底,已投产企业3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130%;完成税收6123万元,年均增长104%。预计2008年完成总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按照园区的发展目标,到2011~2015年“成熟阶段”结束时,园区将建成总投资200亿元,总产值350亿元,税收15亿元,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等规模的、安全环保高效的精细化工产业园。 园区管委会主任余旭峰为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提出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做优发展平台,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规划落地,三是要坚定不移地依托联合发展,四是要坚定不移地争取政策聚焦,五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核心就是要不折不扣地“依托大化工,服务大化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