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厂商加大研发投入 开源软件借低成本抢市场先机
2009-05-05
2008-12-24 9:29:33 文/北京商报 出处:北京商报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明确指出,开源软件已几乎遍布企业的每个角落。专家表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低成本的开源软件无疑会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因为低成本就意味着节省一大笔开支。  10年后跻身主流产业  在日前召开的开源世界论坛大会上,开源软件联盟提出了一份至2020年的开源软件产业发展路线图倡议。按照规划,到2020年,免费、自由、开源软件将进入主流软件产业,并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此外,社会网络将无处不在,而“云计算服务”让人们不仅可以在朋友之间互动,还可以与企业或政府之间互动。在该联盟看来,各公司的CIO们将仅选择FLOSS软件,这种软件会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和其他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这些远景并非易事,除了爱好者需要做出努力,投资者、立法者、教育工作者、消费者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各国政府也必须支持开发标准和开放服务。这不仅仅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而且是为了保证数据能在不同的服务和系统中进行交换。  该倡议的作者也指出,这份倡议有些风险存在,例如获得强大的云计算能力需要依赖于一小群强大的供应商,这也预示着市场重新回归垄断格局。有软件作者警告,整个国家都可能需要付费给他们提供的服务,而二级系统供应商可能要么不够安全,要么运行不可靠。  拓展移动设备领域  Linux基金会相关人士表示,客户需要一个低成本并且可以进行基础结构整合的平台,这就是Linux。届时,Linux可能会部署在智能电视里、电视机顶盒、视频或者音频解码盒里,也可能在用户的数码相机里。当用户使用谷歌进行查询的时候,依然会用到Linux。目前,Linux已经赢得了超大型计算机85%的市场,厂商初步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专家表示,移动设备将成为Linux的下一个拓展领域。今年年初以来,Linux随身型上网本开始崭露头角,而明年Linux手机等移动设备也将会迎来新机遇,Android、LiMo以及Moblin等Linux移动平台都将进入市场。另外,近年来苹果公司在移动设备上取得了突出成就,iPhone的成功将会刺激其他厂商需要寻找其他替代品迎头赶上,而Linux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低成本成最大杀手锏  企业服务器上运行的Linux,是企业使用最普遍的开源软件之一。今年9月,Gartner曾对全球274家正在使用或即将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开源的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2%的企业目前正在使用开源服务器软件,另有2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开源服务器软件。不过,作为计算机的一种操作系统,Linux在企业应用中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地位,因为只有39%的调查对象正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22%的调查对象预计在明年使用Linux操作系统。  随着经济进一步恶化,IT支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陷入困境,企业为节约开支,可能会自己搞开源并支持开源工作。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那些正在使用开源软件或将来准备削减成本的企业将会继续推进付费或非付费开源的应用。  对一些公司而言,开源的益处已经远远超越了节约成本的范畴。开源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在合同谈判上花费更少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研究上去。使用开源软件,还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并使企业运营成本更加低廉。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