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联想在台湾遭遇狙击 HP戴尔成围歼之势 |
2009-05-05 |
|
2005-1-31 11:15:00 文/悠游 出处:eNet硅谷动力 惠普戴尔等全球电脑霸主在憧憬着中国市场份额的时候,也越来越担忧“中国制造”的威力,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如同一剂“催化剂”,后续连锁效应已经浮现出来。
联想在台陷入“狙击”
“连想(联想)都不必想”,“要把IBM变不见”,相对于中国市场的按兵不动,我国台湾地区PC市场已经陷入明刀明枪的“武斗”。
1月4日,台湾惠普举办“2005年惠普无限版图经销大会”,继之前的“把IBM变不见了”广告,又打出“连想 (联想),都不用想”,称惠普为真正美商电脑,积极挖角IBM经销商。台湾惠普董事长何薇玲表示,IBM出售个人脑部门后,将无法提供客户整体服务,且已有IBM的客户开始抱怨,考虑“变节”投入惠普,2005年将是惠普“接收”IBM业务的关键年,接受目标不仅仅是IBM的代理经销商,何薇玲公开表示欢迎台湾IBM员工到惠普来上班。
而戴尔则趁IBM、惠普打渠道大战之际,全力挺进企业用户市场,不但对大型企业用户(尤其是金融市场)称“IBM不见了”,而且还拿出全新的价格、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抢攻IBM的企业用户市场。
大陆市场,惠普与戴尔仅仅是通过拉近产品价格来给新联想施加压力,而我国台湾地区特殊的市场营销风格,使得整合之中的联想陷于被动。此前有传言称新联想在台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将收到刁难,尽管联想台湾办事处总经理卢建军出面予以否认,但某种程度上表明联想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整合将存在一定难度,很明显的一点是,受意识形态影响,联想在台湾地区不会获得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舆论支持。
跨国巨头“围剿”新联想
从台湾地区的情况来看,戴尔惠普等巨头似乎已达成默契,“暂缓”相互之间竞争,全力对付新联想。我国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王振堂在日前接班后也表示,宏基今年将跻身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品牌,甚至声称“在4年内打败联想IBM,也绝对没有问题”。
尽管目前新联想尚处于整合期,但未来PC市场,联想、惠普和戴尔“三足鼎立”的态势,已被众多舆论所认可。PC市场已经过了价格致胜的竞争阶段,营销策略和品牌策略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戴尔一直坚守直销模式,惠普则秉承代理分销机制,众所周知,新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曾担任联想CAD部门的总经理,主要业务是代理惠普公司的产品,熟悉惠普的营销机制,而联想整合之前的渠道模式是与惠普更为相似。
如果联想的本土化优势、价格优势如果与IBM的国际品牌成功融合,无疑将对竞争对手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惠普并购康柏的时候,曾经造成渠道资源部分流失,IBM的渠道资源相对于联想来说,稍显不够稳固,多依赖于IBM稳定的客户群体,靠的是品牌和市场拉动力,此次联想的整合,无疑让惠普看到了渠道挖角的机会,包括戴尔在内的其他厂商,则也希望借机打击联想的渠道和客户,阻挠联想迅速“长大成人”。
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称:“IBM就好比是穿着西装卖油条,IBM的PC业务是可以赢利的,它因为摊销太重才亏损。”联想整合IBM PC之后,其迅速膨胀的采购规模将为新联想带来和戴尔、惠普同样的采购成本优势,而在IBM产品的价格策略也很可能将变得更加灵活。惠普、戴尔显然不希望IBM PC在联想手中“变废为宝”,成为继服装、鞋帽制造之后的“中国制造”又一奇迹,对于戴尔惠普而言,更愿意将联想描述成一个“顶着高科技帽子的中国乡镇企业”。
惠普本应在2005财年正式开始实施的“龙腾计划”因联想并购的突然提前在2004年11月“浮出水面”,对于联想是一个预警信号,尽管惠普目前把戴尔定义为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台湾地区的过激反应也许仅仅是一个特例,但是来自新联想的威胁实际上已经让惠普戴尔不再可以掉以轻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