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知,该所赖仞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林东海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梁宋平教授等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合作,从华西雨蛙皮肤分泌液中发现了基因编码的神经毒,这是科学家首次从两栖动物中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被命名为Anntoxin的毒素中含有60个氨基酸残基、拥有2个分子内二硫键、通过阻断河豚毒素敏感的钠通道发挥神经毒活性。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华西雨蛙皮肤,其含量高达25微克/克皮肤湿组织。对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很强的致死毒性。研究发现,Anntoxin与眼镜蛇毒来源的神经毒有显著的结构同源性,也表现出了部分生物活性的相似性,而这些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暗示着动物毒素的一种可能的进化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包括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微生物毒素在内的生物毒素是指生物或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并不可复制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天然毒素。随着对生物毒素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对于化学生物、化学生态学以及医学、药学等诸多生命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在多年研究中,已从鱼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以及无脊椎动物身上发现了大量的基因编码的神经毒,却一直没有从两栖动物中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以前虽有关于两栖动物南美箭毒蛙的生物碱毒素的报道,但其不是由基因编码的,而此次发现的两栖动物神经毒素则为基因编码产物,具有可遗传性,对下一步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生物化学杂志》,并被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科学作者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报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华西雨蛙属雨蛙科,体形小,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北部和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海拔750米至2400米稻田地区。(记者 熊燕)(云南日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